翻新时间:2023-08-24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海燕》教学之我见
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对于成人们来说,都熟悉、理解《海燕》,但对于一个初中生则是需要了解、逐渐熟悉和理解。但本文生字甚少,本身铿锵有力,声韵和谐,所以,学生也能较快地熟读。
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当然,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的人文目标。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所以,我准备三课时完成本文教学,每一课时相对完整,形成整体教学。
第一课时,预习自读。在这一节课向学生明确本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朗读课文,并以四个问题指导学生预习:
1、本文倒底写的是什么,真是写暴风雨和海燕吗?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起一个副标题?
2、本文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分析它们的作用吗?
4、你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第二课时,新授。也是今天我准备献的课时,在这一节课,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是:回顾预习时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字词、背景。关键在于读:听读──自读──指导读──齐读──欣赏朗读。而相关的知识如象征、对比手法,众多修辞格,课文内容等的学习也围绕读而进行。教学过程如下:
先教师范读。虽然教师的朗读不如磁带朗读标准,但教师的现身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随即学生自读。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初步感课文的感情基调。当然不求学生能读得多好。
再后就是指导阅读。从课文内容入手,因为上一节课预习了,学生基本明确海燕所象征的意义,从而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赞扬而激烈。接着,象征以填表、对比以板书、修辞以练习的形式来指导朗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一次朗读,把读提升到一个高度。
最后,让学生再一次陶醉在激情的朗读中。(视频)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处理练习,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就是进行对比阅读,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2006年3月30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牙膏
- 妈妈买鞋
- 《上天的蚂蚁》读后感
- 小柳树
- 《天鹅、大虾和梭鱼》读后感
- 迷人的春天
- 长大的我
- 妈妈真好
- 妈妈真好
- 我喜欢的小动物
- 双休日帮妈妈扫地
- 葫芦落光之后
- 我的笔盒
- 我的妈妈
-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 论消费者知情权请求权-以“三鹿门”为视角(1)论文
- 搞好两个民主选举建立中国特色民主监督政治体制
-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
-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 关于《当代戏剧之命运》的几点补充
- 民主是一种普遍价值观
- 村民选举后的党支部:困惑、斗争与与权力格局?
- 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1)论文
-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 网络电信服务中消费者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1)论文
- 略谈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实质及有关问题
-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损害赔偿研究(1)论文
- 论人大制度创新
- 民主、人权与社会变革
- 乡镇政权组织的困境及改革趋向的选择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王二小》教案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四季》教案(新课标)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阳光》教案(新课标)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我选我》教案
- 《雨点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