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泥人张》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冯骥才的《泥人张》写的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泥人张明山的故事。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惟妙惟肖。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这不,面对有钱有势的海张五的故意嘲讽与挑衅,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可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挖苦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买都没人要。”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第二天,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买。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才把全部泥人买走。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另外,本篇文章用了大量的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说学生
农村中有很多有绝活的手艺人,他们熟能生巧的故事学生肯定听说过一些,本篇课文与之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精读、品味与探究上,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在学习中多锻炼。
三、说学习目标
基于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与语言品味感知人物形象并探究人物深层次的思想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普通人、尊重普通人的情感,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为人处世。
重点:利用语言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
难点:领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四、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本课打算采用多形式的读与品与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五、说学习过程
1、导入:
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或听说的手工艺人劳动的情景及他们的技艺表现,从而导入到对泥人张的学习。(目的说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学习兴趣)
2、走进并复述课文:
⑴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生字难词
⑵ 生字词过关训练(包括生字词的朗读与难词的释意,特别要注意方言词语的含义以扫除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障碍)
⑶ 学生根据预习及听读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
学生通过以上环节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达成了目标1中的复述目标。
3、品文章语言,悟人物形象:
⑴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对泥人张的认识
参考句式:“我从 看出泥人张是一个 的人”
此环节着重对语言的品味与人物形象的探究,当学生提到应用了修辞的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突破难点目标。
⑵ 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最精彩?为什么?(用意:找出文章中的矛盾冲突)
⑶ 分角色朗读矛盾冲突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语速、语调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⑷ 小结:教师抓住“俗”和“奇”两个字去小结课文,泥人张是个凡夫俗子,他的生活非常的普通,与一般百姓无异,但他的手艺很奇绝,他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与一般人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从里到外全面体会泥人张的思想性格,完成目标1、2的学习,并突破重点、难点。
4、感言收获:
⑴ 海张五为什么会被泥人张捉弄?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⑵ 泥人张为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对此你又有何感想?
通过以上环节的讨论与表达,完成目标3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并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思辩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漂亮的、凝练的、有特色的板书则是一堂课的眼睛,学生通过这双“眼睛”可以洞察课文的精骨与血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一堂课的板书设计。这堂课可以抓住“俗”和“奇”去设计板书。“俗”表现为生活的普通,“奇”表现为手艺的奇绝与处世的奇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跳舞伴我同成长
- 我的表姐
- 拍皮球大赛
- 中秋节雨夜赏月
- 我的心里话
- 我当班长了
- 我战胜了我自己
- 新型玩具
- 我的小闹钟
- 妈妈不给我买自行车
- 争上游
- 要是我有了翅膀
-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 山海关旅游
- 秋天到了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 《阳光》片断赏析
- 《影子》第二课时
- 《雨点儿》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五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二
- 《比尾巴》片断赏析
- 《比尾巴》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
- 《比尾巴》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四
- 《阳光》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