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陶渊明简介
【生平】
陶渊明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较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爱丘山,或志在四海。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他因“亲老家贫”,起初为江州祭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下的职务,此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测篡夺的时机。隆安五年(401)他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安帝元兴二年(403)桓玄率军东下,攻下建康,杀司马元显,自称太尉,总揽朝政,陶渊明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同年冬天,桓玄纂晋。改国号为楚,迁晋安帝于浔阳之时,他仍在家闭户高吟。元兴三年(404)刘裕联合众臣讨伐桓玄,胜,入建康后被推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军事,徐州刺史,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他转任刘敬宣的参军,8月出任彭泽会,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归去来兮辞》作于此时。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业余时间较多,温饱也不用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家遭大火,林室尽焚,一片瓦砾。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移居浔阳负郭之南亩。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拒绝,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归田后二十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作品】
1、诗歌:
诗歌中,五言诗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2、辞赋、韵文与散文:
辞赋三篇:《闲情赋》、《感怀通赋》和《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为普遍传诵的名作。
韵文五篇:《扇上画赞》赞隐居之士;《读史述》赞《史记》人物;《祭程氏妹文》、《自祭从弟敬远文》吊祭亲人,《自祭文》为临终前写下的向世人告别的作品。
散文四篇:除《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外,《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为外祖父孟嘉写的传,《与子俨等疏》是50岁后一次大病后写给四个儿子的一篇家常话。
【评价】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仅把他的诗列入中品,萧统的《文选》也只选了他的八首诗、一篇文。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为诗之根本准则”。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病精力竭至死不悟。”在平淡散缓的外表下面看出其内在的“奇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会飞翔”的蚂蚁
- 爱我班级,美我校园
- 我喜欢书
- 感谢父 亲
- 成龙打不过我
- 我愿变成书呆子
- 鸡蛋的力量
- 大爱无疆
- 可爱的小乌龟
- 我最喜爱的老师
- 电风扇
- 参观状元墓的发现
- 六只小鸡
- 我要自由
- 我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
- 人文全球现代化创新纲要
- 理由、表达与哲学事业
- 性别是什么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 未来世界
- 五至·养气·心斋
- 试析“手段是如何变成目的的?”
- “综合创新”,共创人类文化的新世纪
- 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 论自我的诞生
- 把握“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和时代内涵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
- 第一哲学和世界问题①
- 宗教多元的政治意蕴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金钱的魔力》
- 《刷子李》
- 《桥》
- 《最后一分钟》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难忘的一课》
- 《刷子李》详案
- 《打电话》
- 《人物描写一组》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
- 《梦想的力量》
- 《景阳冈》
-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