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8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一、走近陶渊明
1、导入:初一时,我们曾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大屏幕显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不但写出了田园劳作之乐,更表达了诗人不要在污浊的社会中失去自我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陶渊明就是这样做的。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过着一种安贫乐道的隐士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课题)
2、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和停顿。
3、识记字词(朗读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读的好,首先要读准文中的每一个字。下面,我们一起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áu 觞shāng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章注释,弄懂文章大意。
二、解读陶渊明
1、齐读课文,让学生翻译课文大意。
2、解释加点的字:
亦不详其姓字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⑴ 五柳先生把名利看得很淡,文中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在恬淡的隐居生活中,他有三大爱好。
⑵ 这三大爱好是: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时不死抠字句。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的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文章哪些句子写出五柳先生的贫困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这些描写,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学生熟读第一段,争取当堂背过,对读的好、背的快的同学予以奖励)
⑶ 赞语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赞语的实质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再次写出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学生熟读第二段,争取当堂背过,对读的好、背的快的同学予以奖励)
⑷ 齐读下面句子,从句式方面归纳其特点。(大屏幕显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
文中处处言“不”,恰写出了五柳先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赞扬了他高洁的志趣和人格。这是对五柳先生的赞语,更是陶渊明本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齐读课文)
三、我的自画像(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拜访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让我们的心灵多了一份宁静;更让我高兴的是,我还认识了我们三中的这么多同学,你们的聪明、多思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灵气。为使我们有更多地了解,现在,请大家也来写一则自画像。首先请大家了解我。(大屏幕显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全文。
2、写一则自画像,不超过200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秋天
- 我
- 我的家
- 老师
- 秋天的果园
- 拔河比赛
- 校运会
- 我
- 聪明的大白鲸
- 我
- 小狗花花
- 冬天来了
- 假如
- 春游
- 啄木鸟医生
- 探究国内吉祥图案与色彩
-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
- 浅谈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项目化管理探析
- 广告法律制度的回顾与展望(1)论文
- 论品牌文化定位战略(1)
- 对课件空间的反思与探索
- 浅析英汉道歉语及其道歉策略的选择
- 浅谈《三字经》——读柳城先生新作有感
- 浅谈身势语
- 销售渠道的重新整合/SPAN(1)
-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市场的营销管理(1)
- 试论和谐社会与现代营销(1)
- 司法适用过程应当具体化(1)论文
- 关于我国司法解释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1)论文
- 《阳光》教学设计
- 《梦想的力量》A、B案
- 《看雪》教案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司马光》送教下乡教学设计
-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匆匆》教案
- 《司马光》阅读教学片断及评析
- 《司马光》汇报课教学设计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司马光》
- 《司马光》课堂教案(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