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出示图片)以刘翔和他的教练的关系导入,引出课题《马说》。并以问答的方式介绍“说”这种文体。
二、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听录音,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3、教师纠正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误读字词,并让学生进行精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的问题,教师巡堂指导。
四、研讨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1、班级学习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提出本小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出示问题组:
“千里马”不遇伯乐有怎样的遭遇?
形象深刻地讽刺“食马者”的语句有哪些?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学生选感兴趣的话题:
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样发现“千里马”?
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
六、总结全文
1、学生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教师小结全文。
七、背诵竞赛
八、结语
【教学反思】
在我校的新秀课竞赛活动中,我选择了《马说》和学生进行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说学得快乐,我的心情也有几分的舒畅。
第一,采用以刘翔和他的教练的关系导入,引出课题《马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给课文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导语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第二,在课文的朗读上,从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将学生引入到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读“可以说也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第三,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所以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很主动、很积极,讨论也很热烈,我也不是清闲地旁观学生的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如何鼓励他们更积极地思考,更热情地探索,充分展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性。这也可以说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总的来说,从教学的全程来看,全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步骤比较明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感觉到不足的是:在学生听了录音朗读后,让学生比较自己和朗读录音不同的时候,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在字词方面的比较,而只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有在“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这个环节的时间过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皮老师
- 我的妈妈
- 再见了,李嘉铭
- 我的表弟
- 我的爸爸
- 我最熟悉的人
- 闲不住的人
- 我的好舅舅
- 小树的新衣
- 我的班主任
- 我是这么一个人
- 可爱的小妹妹
- 我的外公
- 奶奶的眼睛
- 说说我自己
- 试论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设
- 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
- 深化“走转改”,让党报新闻更有“温度”
- 历史与重构:中国公共文化单位员工的职业资格制度
- 提升鹰潭特色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对策
- 农民职业化的路径与保障问题研究
- 基于领导力模型的军校合训类学员领导力水平研究
- 完善公益性制度主义金融扶贫的法律机制
-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 场域、惯习与文化传承
- 对江西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几点思考
- 从教育公平视角谈我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改进
- 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审计中的应用研
- 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政策研究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
- 蒲公英的种子
- 影子
- 哪座房子最漂亮
- 利用电教媒体教《秋天到了》
- 《11、我多想去看看》
- 小猫钓鱼
- 《画》
- 雪孩子
- 阳光
- 看菊花(第二课时)
- 比尾巴(第一课时)
- 四季
- 小熊住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