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翻新时间:2023-05-25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提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尽管认识到这一人间和宇宙的铁律,然而,但凡有情之人,又有谁能忍得住临歧一沾巾?为了冲淡离别的痛苦和悲伤,人们常常在送别亲朋好友时,设下一桌或丰盛或简陋的宴席,几碟菜肴,一杯温酒,聊以消释心中汹涌澎湃的离情别绪。但是在宴席上,“多情”之留尚且无可倾诉,“无情”之别还须强颜欢笑。为了宽慰别者,送别者不得不表现出种种“无情”的言谈举止;而在这言谈举止中,又隐藏着多么真挚的深情厚谊啊!然而,“多情”的人可吞声饮泣,“无情”的蜡烛却没有这种自制力,它在那里悄无声息地“替人垂泪到天明”。有生命的人不得不违心地压抑感情的奔泻,而无生命的物反而能随意地放纵心绪的流溢,真是“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短短的一首小诗,把“小杜”的多情宣泄得淋漓尽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清早的菜市场
- 自己购物的经历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水泥厂的污染
- 快乐的端午节
- 三十年后的世界
- 快乐的端午节
- 端午节
- 鹦鹉飞走了
- 我学会了打篮球
- 我的爷爷
- 双重意义的端午节
- 美妙的歌舞会
- 学校的花园
- 端午节
-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情景回放与反思
-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 《蟋蟀的住宅》教学随笔
-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教学案例评析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 《巨人的花园》教学诊断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送教课)与反思
-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推门课)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