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
三、学习目标
1、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品味表现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3、审美欣赏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优美的意境。
4、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塑造坚强的人生。
四、学习方法
1、速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跳读──品味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3、赏读──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研读──在交流体验思辨中,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在探究中自主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
2、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六、品味赏析
跳读课文,品味一下作者是通过对人物的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过程的?
(请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分析他的成长过程)
细节描写:前景茫然──害怕孤独──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语言描写:幼稚──懦弱──坚强──激动
七、合作探究
1、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请赏读课文,欣赏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小组合作找出有关语句加以分析。
(鸭群、芦荡、风雨)
作用:渲染孤独的气氛,造就杜小康坚强的性格。
2、“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麽?
⑴ 离开同学、学校,离开村庄、人群,交流减少,寂寞空虚。
⑵ 对自然环境恐惧,对前途恐惧。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 恐惧孤独──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孤独的气氛,造就坚强的性格
【拓展】
杜小康给你留下什麽印象?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麽?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孤独之旅》选自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本文主要刻画了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恐惧)孤独、(面对)孤独、(战胜)孤独,最终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与鸭子一起成长起来。
2、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孤独的气氛,造就坚强的性格)。
二、说话训练
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通过生活中一些小事,懂得关心别人,热爱劳动,懂得某种道理等。请以“我长大了”为题谈谈自己成长的经历。
【送几句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自行车
- 童年
- 《坐井观天》后传
- 乒乓球大战
- 荡秋千
- 我家的菊花
- 二氧化碳汽车
- 《我的家乡》
- 《南辕北辙》新编
- 快快长大
- 菊花
- 战国二雄
- 我是书本
- 荆 楚鱼 糕
- 庆祝游园
- 浅析贿赂犯罪_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的几个问题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犯罪构成与犯罪既遂的关系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议不起诉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格式合同的若干问题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商业秘密的认定与法律保护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公民的法律意识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违约责任_法学理论论文(1)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浅析_法学理论论文(1)
- 城市郊乡房屋产权登记法律问题探索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正当防卫中防卫过当的情形_法学理论论文(1)
- 体罚学生现象和法律问题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 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合同法违约责任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_法学理论论文(1)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雷雨》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