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翻新时间:2023-05-2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1999年第2期《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956年20岁时只身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欧洲核子中心工作一年。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实验物理学家,研究的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1974年11月12日,他和他的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两年多,终于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丁肇中和里稀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教授,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肇中简历:
1936年2月4日,丁肇中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其父丁观海此时正在河南焦作工学院任教。
1959年,丁肇中在密歇根大学毕业。
1974年,已是博士的丁肇中设立了三个实验室,其中一个在纽约的布鲁克黑文实验室。
1974年8月,他和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粒子,并命名为“丁粒子”,这一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界称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4年10月1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赶集
- 自作自受的风筝
- 青山常在净水常流
- 假如我是一朵云
- 家长课堂
- 热胀冷缩的原理
- 月亮上的"文物"
- 我的爷爷
- 我的好伙伴——铅笔
- 我为啥要读书
- 我的朋友安悦
- 掉牙记
- 酷署的夏日
- 一年之后
- 学书法
- 选举中各环节的漏洞与对策
- 信访制度存废辨——兼谈中国信访制度的变革之道
-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镇体制变迁为视野
- 对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议影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应用
- “组合竞选制”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 对地方影视设备技术探索
- 反“劫贫济富”与民主化管制
-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 对香港电影《桃姐》的人情伦理评介
- 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中国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
-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 探讨电影视觉语言审美特点
-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 《四季》 教学设计一
- 《借生日》教学设计一
- 《雪孩子》教学设计一
-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 《阳光》 教学设计
- 《四季》 教学设计二
- 《静夜思》 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设计三
- 《借生日》教学设计二
- 《影子》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 《比尾巴》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