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4、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要词句,文意理解。

【教学时数】

总计4课时(含课文预习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串讲课文第1、2自然段。)

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研读课文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课文串译。

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串讲课文。

三、学生再读课文,同桌间互相译读课文

四、读文巩固,力求当堂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如上,串讲课文第3、4自然段,详细过程如上。)

(第四课时:理清全文思路,作业。)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理清全文思路

1、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一段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集体杂然地翻译文句。

3、教师从二、三段中找出几个难句请学生口头翻译。如: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①秦王表现:“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英雄。

第三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精细的描写,同时,这一节也是情节发生逆转的关键段落。请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这里重点解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和“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这两句的意义,以及“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上”的意思。

齐读“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上”,欣赏排比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并作练习,尝试在其后加上“唐雎之刺秦王也,……”

(参考:“唐雎之刺秦王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5、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三、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四、巩固与积累

1、背诵课文第三节的排比句。

2、在课外查阅有关刺客的知识或故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人:专诸、聂政、要离的事迹。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见课本192页,第二题,选做2个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虽千里不敢……五百里哉?

布衣之怒……抢地耳。

虽然……弗敢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庭电器诺贝尔
唠叨的奶奶
慈善的伙伴
我的调皮表妹
可爱的小豆豆
一幅五彩的画
我的家人
一位令我感动的好妈妈
双面人
严格的爱
我的妈妈
我们的新老师
给爸爸画像
只为路人方便
我的妈妈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形式及裂缝养护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措施分析
专利申请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循环水泵超功率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关于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管理的建议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论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间断电源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技术探究
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简析
机电设备检修与安全监控管理研究
试验检测在监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土木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解析
商品房销售中的价格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浙江省防止新安江跨省污染的应急控制方案探析
《三亚落日》课堂教学实录
从卢沟桥烽火想到参拜靖国神社
《烟台的海》评课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案例
《三亚落日》教案之六
《长江之歌》教案之六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案之五
《长江之歌》教案之四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烟台的海》实践活动教案
《烟台的海》说课材料
《卢沟桥烽火》说课材料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长江之歌》教案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