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诗两首》写作特色

《诗两首》写作特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诗两首》写作特色

一、《我爱这土地》写作特色

1、用象征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形象,形象地表达出深挚的感情:

“土地”可以看做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风”可以看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可以看做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内涵丰富的意象: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么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3、巧妙的抒情方式: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诗人将鸟优美动人的音色同诗人的歌唱联系起来。特别是将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而最后两句诗便是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这两句诗多少年来,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所默诵,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诗人还不断转折和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来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接下来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以说是第三层强化。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被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4、善于用“的” 字和使用形容词、修饰语:

艾青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了。

二、《乡愁》的写作特色

语言充满美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体现了选择的意象美。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它们都充满了变化美。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体现了音乐美。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体现了节奏美和整齐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想象
童话节
假如我有一盏神灯
奇思怪想
我和姥姥之间的距离
环保小卫士
我的发明
海滩游记
我发现了泡泡水的秘密
我爱祖国,我爱校园
当挑战来临的时候
窗花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灾难后的感悟
保先教育第三阶段整改总结
秘书技能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学习“八荣八耻”工作总结
餐饮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优秀书评
市学习“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工作总结
县委2XX*年一季度工作总结
工商局上半年总结
关于上半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汇报
小说《偷书贼》的读书心得书评
某公司年终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年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总结
女工工作总结(推荐)
乡镇上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自查总结
***小学**年教代会工作总结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项关于农村治理结构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个案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村委会组织法修订中的四大争论问题
集体制时期中国农民的日常劳动策略
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农村税改、政府管制和财税体制改革
我在大别山区担任10年镇党委书记的实践反思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及建议
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政策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解读中国农民就业
学生与人本之间的矛盾对话──《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我教《槐乡的孩子》
老师,您别“忽悠”我了──课堂教学中适时评价的现状与分析──《槐乡的孩子》课堂教学评析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阅读课案例──《槐乡的孩子》教学札记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我和孩子们商量着上《槐乡的孩子》
课堂如画,空白简约之妙也──《槐乡的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
充分利用阅读课文进行自学训练──《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淡淡清香 浓浓幸福──《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