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5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3、了解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意象的含义、作用。
2、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与背诵相结合,辅以电教手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读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国,写下此诗;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
徐志摩的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充分熟悉教学材料,获得感性认识
1、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蒿(gāo) 漫溯(sù) 笙箫(xiāo) 载:zǎi(一年半载 ) zà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四、解释“意象”
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
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
1、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2、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
五、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
1、轻轻的(走)(来)(招手):不想惊动别人,更不想惊动这里的美景。忧愁。
2、“西天的云彩”换成“东方的朝阳”如何?
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准确。
3、(金)柳→新娘→荡漾:喜爱这美景。(比喻)“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青荇→招摇,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恋。(拟人)
5、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景美,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
6、因此:寻梦,引起美好的回忆。撇开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陶醉)
7、沉默──回到现实(别离),获得了短暂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伤感。
8、照应开头,“不带走一片云彩”,飘逸、洒脱。
小结:
1、这首诗每小节的感情不同且具有一个美丽的圆形结构:
美景(意象)
轻轻的(忧愁)
回忆(想象)
悄悄的(洒脱)
现实(伤感)
2、徐志摩的艺术风格:
投影:
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个性。
六、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七、知识迁移
投影: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仔细的观察,抓住最有代表的一瞬。)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新奇而准确的比喻。)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直抒胸臆。)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复杂的情感。)
沙扬娜拉!(照应题目,无奈分别,珍重,珍重。)
注:括号内容为评说。
八、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以至背诵这首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昆明游
- 一个苹果的来历
- 小学生日记一则
- 我的铅笔盒
- 快乐的一天
- 一件好事
- 秋天的校园
- 新年小日记
- 我的自画像
- 帮爷爷捶背
- 蚕宝宝
- 小树洗澡
- 我
- 太阳公公剪指甲
- 美丽的秋天
- 施工工长钢筋计算经验公式及参数
- 快速计算工程量方法总结
- 工程量清单计价小知识
- 电气安装预算常识
-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 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 在混凝土上铺设铺路石的方法
- 施工合同效力特点不可忽视
-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和报价
- 工程预算编制体会点滴
- 备考2010年造价员考试经验之谈
- 楼梯清单规则及定额规则比较及计算难点
- 分享我在施工工地上的个人经验
- 造价工程合同签订中应注意的问题
- 如何确定公路桥梁预算造价
-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问题探究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 《灯光》 训练素材
- 《和田的维吾尔》 整体阅读感知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 《灯光》 趣闻故事
-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灯光》 范文
-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