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前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前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然,赋中客人和苏子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他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因而“客人”的话却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所以当他把手书的《前赤壁赋》寄给好友钦之时,特地写信叮嘱道:“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赋分三层意思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妙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这种赋称为文赋。《前赤壁赋》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些都是对赋体写作的一种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信让你成功
- “游戏迷”爷爷
- 又见昙花盛开
- 人间最宝贵的东西
- 白云
- 神奇药笔好厉害
- 别有情趣的成果展示课
- 象棋大战
- 我成长我快乐
- 追求
- 哦,美丽的烟花
- 超越生命的爱
- 我第一次尝试种花
- 我和爸爸下棋
- 我怕乌毛蚕
- 论行贿罪的独立性_经济法论文(1)
-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构想 _经济法论文(1)
- 浅析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的丧失 _经济法论文(1)
-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再探_经济法论文(1)
- 入世后贪污贿赂犯罪趋势及遏制对策_经济法论文(1)
- 也谈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_经济法论文(1)
- 论海上保险合同中的告知义务 _经济法论文(1)
- 试论渎职犯罪的预防_经济法论文(1)
- 浅议斡旋受贿若干问题_经济法论文(1)
- 贿赂犯罪的证据规则及运用_经济法论文(1)
- 普通程序简易化与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得失_经济法论文(1)
- 广州市老城区物业管理对策研究_经济法论文(1)
- 记名提单物权属性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 _经济法论文(1)
- 关于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报告_经济法论文(1)
-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_经济法论文(1)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7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4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月光曲》综合资料
-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3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
-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2
- 《月光曲》4
-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 1
- 《晏子使楚》综合资料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6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