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人生价值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作品《雷雨》塑造的人物形象繁漪给我们的回答:人性的自由。当她的自由遭到外界的阻挠时,产生一种生命抗争意识,以寻求生存下去的可能,逐渐形成一种悲剧美。

繁漪,富家阔小姐,美丽、深沉、有个性,全身散发着生命活力,读《西厢》、《新青年》等具有反抗倾向的书,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她追求个性自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嫁给了周朴园,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生活并不幸福,究其根源,周朴园是冷酷无情、道貌岸然的封建专制主义代表。繁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现代美德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了矛盾的激化。如“喝药”一场戏,繁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时,周朴园便不露声色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繁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不理,繁漪想等会儿再喝,他不依,硬是逼着周冲劝母亲当面喝下去,又令周萍跪着劝母亲,用“夫权”和“孝道”这双重的伦理枷锁迫使繁漪就范,这场戏的意义远不是喝药与治病本身,而是周朴园的意志能否贯彻,繁漪能否在子女面前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关系到封建秩序的大问题。因此,周朴园步步紧逼,毫不放松,使得具有强烈抗争意识的繁漪只得屈从。她的生命活力被抑制被扼杀,从此,长期被禁锢在黑沉沉的封建家庭中。

繁漪,作为畸形社会的女性,对于对封建专制产生强烈的抗争意识.有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但远不是主要的。曹禺曾把她比喻为“雷雨”,即具有雷电暴雨性格的叛逆者。她虽被囚禁了十八年,但时刻都在挣扎、反抗。当情欲被周朴园前妻之子周萍唤起后,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沉浸在理想的世界里。同时,为了追求自由,实现理想,她勇敢地与周朴园的专制进行了斗争,最后发展到敢于劈开周公馆的内幕,揭示其中的黑暗与肮脏,繁漪面对人生的苦难,具有强烈的超越和抗争精神,那燃烧着自己生命的爱,却是同时代作品中的人物所未曾具有的。正如作者所说:“在周朴园黑暗的家庭中,她是一片浇不熄的火,一朵艳丽的花.一柄犀利的刀,她是一个敢于追求人生价值,敢于摆脱一切束缚,最有雷雨性格的女人。”

然而,一个刚烈的斗士,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抛弃了名誉、地位,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追求着微薄的希望,却处处遭到压抑。三年前,周萍对繁漪那样海誓山盟,信誓旦旦,可三年后.由于伦理的压力,父亲的权威,这棵弱不禁风的小草害怕了,退缩了,他不愿意维持不正常的关系.这无异于抽掉了繁漪的灵魂.因此,她把热烈的爱变成阴鸷的恨,恐吓、报复、不择手段,终于因她恶作剧中的一场误会,导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悲剧。

假如说周朴园是由自制的力量抑制了自己对感情生活的自由追求,他心目中只有物欲横流,没有人性的灵魂,那么,繁漪的心田中却流淌着人性的清泉,但她被外在力量所制约,人性成了客观环境的牺牲品,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已被毁灭。

英国美学家斯马特指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的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总有反抗。繁漪的形象之所以震撼人心,使人赞美不已,就是因为她敢于反对封建专制,敢于追求个性自由,焕发出了悲剧抗争精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乌龟抢食
迷人的秋天
快乐的十分钟
暑假南昌一日游
好一片火烧云
美丽的云彩
我的奶奶
秋天的快乐——捉蜗牛
老师,我拿什么献给你
秋天的果园
爱心无价
镜子里的我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是一个好孩子
我学会了洗碗
浅析高考化学实验发展、探究化学实验复习对策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和翻译的研究
中国英语及时事政治术语的翻译
开启公物二元产权结构之钥(1)
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关于国际旅行支票性质及其法律适用问题的法律分析(1)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
浅论英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1)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1)
政府收费的功能与基本原则
面对就业形势困难的财税对策研究综述
《狮子和鹿》 教学设计二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及反思
《掌声》 教学设计三
《掌声》 教学设计一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三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二
《玩出了名堂》 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一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一
《蜜蜂》 综合资料
《花钟》 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 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三
《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