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
2、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
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点评:创设优美情境,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荷花的美丽姿态,从而使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 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⑴ 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
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 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⑵ 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⑵ 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 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⑷ 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⑸ 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点评: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创造能力。
三、积累延伸 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⑴ 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 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⑷ 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
2、教师总结: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开得洁白、清雅、秀丽。人们不仅喜爱荷花的美丽,更欣赏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点评: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白,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总评】
1、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获取了丰富的表象,从而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感知美──理解美──表达美”中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感悟、理解,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3、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在求异中充分开掘思维,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拍皮球大赛
- 我战胜了我自己
- 我的小闹钟
- 我的表姐
- 山海关旅游
- 秋天到了
- 跳舞伴我同成长
- 新型玩具
- 要是我有了翅膀
- 妈妈不给我买自行车
- 中秋节雨夜赏月
- 我当班长了
- 我的心里话
- 争上游
-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
- 《阳光》片断赏析
- 《比尾巴》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四
- 《影子》第二课时
- 《雨点儿》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比尾巴》片断赏析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五
- 《阳光》
- 《比尾巴》第一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