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6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入境悟情,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两位诗人及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星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 :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

“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除了火红的枫树林,诗人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闭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

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其中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指导背诵

1.指导诵读

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以古筝配乐最好)

2.指名试背。

五、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径、霜”

作业设计:

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赞美之情。想做小杜吗?自己试着写一写秋季的校园。

2.课后自行阅读杜牧的诗文。如:《泊秦淮》《秋夕》《清明》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题。

(3)解题。

(4)介绍作者。

张继,字懿孙,襄州(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是中唐时期颇负盛名的诗人。他的学问渊博,颇重气节。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寺庙。

(5)解释诗题中的“泊”的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意思。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生字读音和朗读古诗。

(2)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使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5)《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4.理解每句话。

(1)理解一二句。

A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B这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C理解“愁”, “思乡之愁”

d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2)学习第三、四句。

A指名读三、四句。

B回答问题。

1.“姑苏”在什么地方?

2.“到”是什么意思?

3.诗中还描写了诗人听见的,诗人听见了什么? C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以多种形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泊、愁、苏、城、寺、钟” 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课后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准备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三十年后的世界
自己购物的经历
水泥厂的污染
快乐的端午节
快乐的端午节
鹦鹉飞走了
双重意义的端午节
我的爷爷
清早的菜市场
二十年后的家乡
我学会了打篮球
端午节
美妙的歌舞会
学校的花园
端午节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送教课)与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巨人的花园》教学诊断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蟋蟀的住宅》教学随笔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推门课)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教学案例评析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情景回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