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⑵ 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⑴ 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⑵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⑶ 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 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⑶ 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思考:
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⑶ 指导回答。
⑷ 交流:
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公园
- 这就是我
- 课间十分钟
- 未来的机器人老师
- 一场意外
- 一件有意义的事
- 庐山漂流
- 离群的小鸡
- 家乡的竹林
- 快乐小天使
- 我家的宠物
- 我学会了洗手帕
- 墙角的小蚂蚁
- 有趣的美术课
- 我的外婆
- 建设生态区的法制保障(上)(1)论文
- 论我国确立有限合伙制度的必要性(1)论文
- 关于建立中国公共财政的思考
- 从符号学的意义观探讨英译《阿Q正传》的几个问题
-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
- 英语论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
-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谈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
-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1)论文
- 翻译中的想像与推理
-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1)论文
- 引咎辞职:行政问责制走向法定化的标志(1)论文
-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1
-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 《雷雨》教案
-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2
- 《葡萄沟》教案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2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片段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教案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1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