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1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
1、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 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黄豆”
- 昨夜下了一场雨
- 我是魔术师
- 我最熟悉的人
- 《血迹》读后感
- 玩海
- 游西塘
- 今天我当家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仙人掌
- 《爱心树》读后感
- 特殊的三、八妇女节
- 玩橡皮泥
- 我是“小馋猫”
- 秋游
- 地方财政压力下的农村发展
- 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是否要继续贯彻省以下分税制
-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养
-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 高中学生对英语翻译能力的训练方法研究
- “公共财政论”的再质疑
- 外语电影字幕翻译评析
- 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 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桑代克关联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 探讨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等值
-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 财政政策与财政发展战略论析
- 日本财政重建会一帆风顺吗?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 《坐井观天》课程设计
- 《风娃娃》教学反思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丑小鸭》
- 《匆匆》(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