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8
《诗四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朗诵这四首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默写。
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教学过程
:(一)《归田园居》
(1)陶渊明及其《桃花源》
(2)熟读《归田园居》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①种豆的地点以及劳动成果
②劳作的辛苦与执著
③自己的田园之乐
(3)学生发挥想象
本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表面上写劳作之乐,实际上“愿”有它的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4)联想:鄙弃官场生活的诗文语句联想。
A、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鱼不须归。
B、柳宗元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刘禹锡《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诗歌特点:平淡自然,不见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起来,形成了陶渊明的艺术特点。
(二)《使至塞上》
A、背景:开元25年(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疆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
B、诗歌内容:
所行: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所感: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就象“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
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诗人的传神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所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将官在燕然前线,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渡荆门送别》与《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渡荆门送别》(从表达方式入手)
(1)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表现:
首联:叙述,交代起因。叙事
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的变化。写景
颈联:通过两幅画来形容江上的美景。写景
末联:发出深沉的乡情之叹。抒情
全诗运用古诗深沉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
(2)学生赏析本诗
以“我最喜欢…………这一句诗”为句式说话。
(二)教学《游山西村》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似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常常蕴涵着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衣着简朴,吹萧击鼓,结队而行,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动力。
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
与《归田园居》进行比较:《归田园居》流露了归隐田园的遁世思路,《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村纯朴风俗的留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friend
- Mr. Wang
- My Study(我的学习)
- My teacher
- The litte green man
- 写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 My Family
- 一封信
- Last Weekend
- My Family Members
- My Teacher‘s House(我的老师的房子)
- A Dream
- Baking a cake
- Chinase New Year is coming soon
- My father
- 用光连接建筑和园林
- 探讨园林监理质量标准
- 中式庭院泼墨山水
- 住宅小区碧湖居绿化设计
- 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之我见
- 论现代水景观设计——以泰安市居住区、广场、公园为例
-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 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注意的问题
- 园林工程中的施工放样
- 景观概念的误用
- 对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程序与质量监理的分析
- 我国施工工法制度诞生始末
- 论欧洲园林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园林发展规划
- 诗境与“西溪山水小品”
- 浅谈大明湖渗水沟在园林中的应用
- 《小英雄雨来》作者及作品介绍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训练
- 《夜莺的歌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小英雄雨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小英雄雨来》重难点分析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夜莺的歌声》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