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10《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 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太阳
- 母亲节
- 下象棋
- 庞祖骞趣事
- 课间十分钟
- 欢庆六一
- 可爱的小白兔
- 小狗
- 紫草花
- 由蜜蜂采蜜想到的
- 老鹰捉小鸡
- 钓鱼
- 给蜗牛找家
- 第一堂课
- 大象
- 法官是什么?
- 简论各民族共创中华法律文明
-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垄断:立足于对法院的考察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未决羁押制度批判性重构法学理论论文(1)
- 从《大明律》看明朝的公文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 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
- 儒家法与西方自然法的本质区别法学理论论文(1)
-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下)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法学理论论文(1)
- 知情权的法理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治的形式合理性法学理论论文(1)
- 实用主义,能为法律提供什么?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学三形态
- 传统及其变迁:多元景观下的法律与秩序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
-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