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7
《二泉映月》说课材料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能在网上发表、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从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专题学习网站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学习网,在课上让学生浏览,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网站设有“走近阿炳”、“课文朗读”、“乐曲欣赏”、“课外拓展”、“学学议议”五个栏目。
一、上网了解生平,体会内心情怀
文中“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段话学生难以理解,在通过联系课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凄苦后,“其实,阿炳的坎坷经历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网上资料,走近阿炳。”让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中“走近阿炳”这个栏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学生了解了阿炳“母亲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认”、“兄弟无情”、“社会不公”、“生活凄惨”等不幸的遭遇,就自然的体悟了阿炳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点击“乐曲欣赏”栏目中的“完整欣赏”,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谈完感受后,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乐曲变化的句子。学生随着曲调的变化,读出了课文感情的变化。
最后再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动画,学生就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而阿炳的人生遭遇也让学生同样感到悲愤、同情。
三、课外拓展,激活学生思维
最后让学生浏览专题网站上其它许多关于阿炳的资料和欣赏其它一些音乐作品,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心改变本性
- 我是一分钱
- 毛毛做梦
- 影子的故事
- 三只小老鼠
- 森林里的争论
- 民歌会
- 公鸡和孔雀
- 小圆圆开店
- 小猪拔牙
- 骄傲不好
- 毒蘑菇不能吃
- 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
- 一件难忘的事
- 三根羽毛
- 再议审计部门在大修理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
- 政府审计信用危机治理(1)
- 入世对我国审计的影响与风险防范(1)
- 行业会计制度下的年报审计调整(1)
-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1)
- 怎样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1)
- 关于财政效益审计问题的思考(1)
- 会计工作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冲突及对策(1)
- 政府财政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1)
- 强化企业或有事项审计的思考(1)
- 关于取消计提公益金的思考(1)
- 地方审计统计实践工作探索创新(1)
-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及其对策分析(1)
- 审计失败诱因:一种狼群行为视角的解读(1)
- 固有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改进(1)
- 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 麦哨的做法
- 《麦哨》段落结构
- 伽利略刻苦钻研的故事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重难点疑点解析
- 《麦哨》多音字
- 麦哨
- 《麦哨》听课反馈
- 抓住课文特点 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
- 《麦哨》课文赏读
- 比萨斜塔下什么都斜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近义反义词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好词好句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文本链接
- 《麦哨》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