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册《要下雨了》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明确要下雨之前的各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2、①课前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听准要求,先读准字音。(指读生字)
②师:它们都是轻声,齐读“呀”、“吧”、“吗”。一会儿,会在朗读中体会这几个词的用法。
二、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知道文中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是在哪几段写的?端好书。眼离书本一尺远。
师:拿好书,听录音。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过的问题?
生:遇到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在二、三自然段,遇见小鱼在五、六自然段,遇到蚂蚁在第七自然段。
师:小白兔看到哪些现象?听到它们说了什么,它都干了什么?按照顺序,我们先学第一段,第一段有两句话,自由读这两句话,
看都说了些什么?同桌在下面说一说(画兔)。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第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小白兔在山上弯腰割草时,天气很闷热。
师:你讲的“闷”不准,听老师讲,“闷”是空气不流动,使人感到心烦。
师:直起身子的动作,大家做一做。正在这时,小白兔看见了谁?齐读。
师:小白兔怎么对小燕子说的?举手的同学齐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小白兔,小燕子从你们头上飞过,快喊!(生喊)
师:声音太小,高一点儿就更好了,再来。看这句话后面是个问号,怎么读?(小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师:老师把这个词去掉,读这两个句子,看一样吗?(第二句,小燕子你飞得这么低)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为什么”、“呀”、“?”一句是疑问句,说明它
不知道燕子为什么低飞。第二句小白兔早就知道小燕子为什么飞得很低。
师:老师为你补充一下,第一句话是个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再齐读。
师:不光要读出大声喊的语气,还要读出奇怪的语气,比比看谁读得好,齐读。
师:小白兔是这样问小燕子的,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老师找同学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拿笔画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师:有几句话?
生:3句。
师:下面找同学读一句讲一句,要求讲的时候说出句中的重点词。
生:小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
师:注意:这句话后面是“。”齐读,接着说。
生:空气很潮湿,所以燕子飞不高,“小水珠”是用眼睛看不见的。
师:讲得好!潮湿的空气中有小水珠,虫子的翅膀上沾上小水珠,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是说明空气潮湿。小燕子说了什么?
生:正忙着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碗
- 第一次演讲
- 鹦鹉
- 萝神鼓
- 秋天的礼物
- 接力比赛
- 水仙花
- 幻想中的花园
- 参与就是快乐
- 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
- 乌鸦和狐狸
- 打雪仗
- 我
- 呼家庄——我的乐园
- 雨中情
- 2012年下半年入党申请书范文
- 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推优报告范文
- 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1000字
- 2012年9月入党申请书1000字
- 2012年高中生最新入党申请书
- 2012年教师入党申请书
- 2012年适合学生用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 入党宣誓发言稿
- 2012年入党申请书1500字
- 大学生预备党员代表入党宣誓发言稿
- 2012年9月大学生最新入党申请书
- 村主任入党申请书
- 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推荐材料
- 2010大学生入党个人自传范文
- 工人入党申请书800字
- 代际差别与个性制约
-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 津滨轻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研究
- 音乐教改之路的探索
-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 浅析高师电脑音乐辅助理论课教学
- 手风琴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对策
- 美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方法
- 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 “新三元结构”与公民社会发展
- 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 东方与西方之间:犹太哲学及其对中国哲学的意义
- 论影响萨克斯音色的因素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2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1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