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小鹰学飞》说课稿之一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识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
在学习1-2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板画,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引导学生想小鹰这时会怎么想呢。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的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通过看板书,从自己编动作到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这一段的教学“活”起来。这一阶段的教学利用文中重点词,让学生的读读、演演来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从动口、动手、动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学中的读、说、演正渗透着学法的指导,为结构相似的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作好铺垫。半扶半放引着学生学习第三、四自然段。通过看投影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让学生自己去读三、四自然段,小鹰和老鹰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最后,我设计了“小鹰已经飞了两次,这时它又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在众说纷纭中,将自己的想法与小朋友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五、六自然段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一读,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疑问是智者的明灯。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既是文章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学生心中的疑窦。学生读中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抓住时机,巧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爬灯塔”,“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这时,老师巧妙地过渡,指导学生朗读“急促地喘着气”这句话,使感情朗读有了扎实的基础,这里用调动生活经验的手段,使整个课堂沉浸在美育气氛中,读文、体情统一于一体。接着引读第六自然段,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板画,让学生看清楚小鹰三次飞行的高度。本课时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媒体再现情境,渲染气氛,在情境中感情朗读,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妙的歌舞会
- 快乐的端午节
- 端午节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自己购物的经历
- 双重意义的端午节
- 我学会了打篮球
- 学校的花园
- 鹦鹉飞走了
- 端午节
- 清早的菜市场
- 我的爷爷
- 快乐的端午节
- 水泥厂的污染
- 三十年后的世界
- 传统文化和思维特点对中国英语的影响
-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浅议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吸取
- 从《与梦相约》谈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 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刑法论文(1)
- 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 抢劫本人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不以抢劫论刑法论文(1)
-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 《巨人的花园》教学诊断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蟋蟀的住宅》教学随笔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推门课)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情景回放与反思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送教课)与反思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教学案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