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写景的文章也要有高远的立意
有些作文题看着比较空灵,适合写景抒情,如《那一片绿色》,如《季节》。我们同学看到这样的作文题,都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要写“一片绿色”,便想到童年时在农村所见的田野之景,想到出外旅游时见到的高岗山坡之景,想到城市逼仄的空间里一片草地之景。这些同学很会联想,也很会描写,他能把乡村田野之景从春写到夏,从麦苗写到稻秧,从庄稼写到树木,洋洋洒洒,一下子就写满了八百字。但有些同学的文章只有景,没有“意”,这个“意”就是立意,就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思想”。这个“意”在我们同学的文章中或者干脆没有,或者体现得非常一般(如只表达了对自然“那一片绿色”的喜爱),没有“树”起来,没有给人“高远”的联想和一定的启示。
如何使写景文章有比较高远的立意。很简单地说:有“写自然”要与“写人生”有一点有机的联系。或者说,写自然要写出一点人生感悟。
其一,“写自然”要与“写人生”有一点有机的联系。
这里我们说“有一点”“有机的联系”,这个“有一点”“有机”非常重要。写景文章,重头戏自然在写景物。我们写景,要铺开来写,要传神地写,要有层次地写,把景物写得“美”,写得“有气势”,写得“传神”,文章才能吸引人,才能让人身临其境。但我们在写的时候,要贯串一个“意”,要有一个“神”。这个“意”要蕴含在文中,有时只要“点一下”即可。我们不能把这个“意”当作重点铺开来写,那文章就不是写景文章了,成议论文了。
明确了“意”,写的时候就“心中有数”了。《那一片绿色》,如果写农村田野之绿,是不是可贯串“自然的生机离不开农人的辛勤劳作”之意。写春天田野麦苗之美,心中要有“农民播种”之意,写夏天麦浪翻滚,心中要有“农民耕耘灌溉”之意。这个“意”的点明只要一两句话,或者放在文章中间,或者放在文章末尾。这样就把写自然和写人生有机结合起来了。
同样是写《那一片绿色》,有的同学写“城市的那块地”,写退休的老人在那里散步,写孩子星期天在那儿活动,写傍晚时下了班的人们在那里伫立,就是不是可以点出这样一个“意”:一块绿地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欢欣,反衬出城市生活的喧嚣繁杂,呼吁人们更多地走向自然。
其二,写自然要写出一点人生感悟。我们观察自然,要悟出点什么来。人是常常会从自然中得到某种安慰得到某种启示的。写《季节》这篇文章,你可以写一个季节,也可以写四季。如果写四季,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有重点写两三个季节。如果写一个季节,要把这个季节的特点和自然风物写深透。写季节是重点,但还是离不了“感悟”。如有的同学感受到“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悟到了“有美好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成果”的道理,立意就比较高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结桃子的桃树
- 夏天的颜色
- 我从中得到了启发
- 谁和谁好
- 袋鼠相扑
- 我的妈妈
- 小猴做推车
- 柳絮飞呀飞
- 我的哥哥
- 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 精彩的吹气球比赛
- 寻找春天的脚步
- 爬山
- 小兔种萝卜
- 浅谈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 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
- 试论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完善
- 《与您相约》节目的编排与策划之探讨
- 论影视作品中钢琴音乐的实用性
- 论析公共政策与公民参与:价值、困境与对策
- 拯救灵魂的天籁
-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 浅论村委会选举的法律对策
- 论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保护
- 浅析执政党的个体道德
- 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分析外语影视欣赏与外语学习概述
- 韩国真人秀节目的模式特点
- 《画》教案
- 《静夜思》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王二小》教案
- 《影子》教案
- 《影子》教案
- 《阳光》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爷爷和小树》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