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泊船瓜洲》教案之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话《赤壁之战》
- 广安之行
- 一件开心的事
- 送金牌
- 来之不易的金牌
- 家乡变了
- 蔬菜的苦诉
- 苏州苏州好地方
- 教师节
- 我的妈妈
- 偷吃奶粉
- 玉镯打碎后
- 军训
- 元宵观灯
- 寻找深秋最后一抹艳丽
- 人权保护在我国死刑制度中的体现
- 论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 试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完善
- 论非监护人扶养制度
- 法律规范之所有权制度的人性思考
-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 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责任风险研究
- 论现今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 对枪支使用行为的法律思考
- 论古代死刑复核制度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 高校教材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其制度防范
- 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
- 从“以人为本”角度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澳门特区一般监督制度的探究与启示
- 基于刑法修正角度的危险犯辨别与应对
- 体验——情感——生命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桥》教学设计2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 《金色的鱼钩》A、B案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 《桥》教学设计3
- 《桥》精品教学设计
-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桥》课文简说
- 《桥》教学设计4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 《桥》教学建议
- 《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