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模仿优秀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
新课程改革不仅改革了教材,更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还包括反思一些经典的并被广为传播的教学行为。
随堂听课时,我们常常能看到授课教师带着一些教学参考书,如:新教材优秀教案、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育优秀教案,等等。据说,其中有些参考书还是学校为教师统一配置的。笔者信手打开几本翻阅,发现书中不仅把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作业答案都详尽列出,而且连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的内容也写得清清楚楚。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参考书学校应谨慎配置,教师更应慎用,否则有可能导致教师失去自身的个性与教育灵性。同时,这样的做法还否定了与学生的差异性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的差异性,教师模仿这些优秀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
首先,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的备课和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个性等因素,并由此确定教学的起点、能力目标,从而设计教学,这就决定了每个教案的针对性与局限性。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素质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通盘了解别的班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与个性特点,其教学设计对别的班级也就不可能完全适用。例如,城市、农村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差异,优秀的针对农村学生英语教学的教案放到城市去教很可能效果完全不同。
其次,教案从设计到实施还受制于教的个性和素质差异。再优秀的教案也只是课堂教学的“脚本”,只是一堂课的显性框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隐性因素制约着教学设计的实施,如教师的内在修养、教学风格、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把握等,这些都是读教案、模仿教案的教师所无法照搬的。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案的再创造,需要教师教学机智的施展,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更何况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次,创新教育作为一种理念,重在精神的培养,鼓励教师去开拓、创新。创新,应“新”在何处?新在自我创意,新在敢于对权威说不。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制度,鼓励跨域,而不是引导效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走内涵发展之路,重在对教师内在素质的不断提升。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给教师“现成饭”吃,只是在追求外在形式的短期效应。
新课程理念的人文观念不仅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样也要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学管理者应该为教师创设轻松的、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树立教师的主体意识,鼓励教师去探究教学,张扬个性,从而获得教育教学的真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无题
- 诚实的弟弟
- 小金鱼
- 一次有趣的游戏
- 《龟兔赛跑》续集
- 爬山
- 鲈鱼
- 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 我第一次看雪
- 给奶奶送点心
- 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 下雨了
- 小雷锋
- 我最难忘的事
- 教弟弟讲卫生
- 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1)论文
- 对于青春微电影的文本解读
- 论商标权的本质及其异化(1)论文
-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1)论文
- 国外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
- 欧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1)论文
- 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 完善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选举单位沟通渠道的思考
- 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
- 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 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1)论文
- 消费者撤回权的正当性基础(1)论文
- 关于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系统深思维(1)论文
- 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音乐艺术魅力
- 《四季》教学设计与评析
- 《画》教学设计2
- 《四季》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札记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 《画》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及点评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