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认知杜甫——“活动式”教学研究探微
>常言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二十一世纪人才提出四项基本要求,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依据我校“活动式”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的能力。
实验对象:初二(2)班全体同学
实验经过:
一、前期准备
每课一诗,即每堂语文课学习一首杜诗。所学之诗由学生自己准备,于课前抄录于黑板右侧,上课铃响之后的课前三分钟,由抄录的同学上台朗读所抄录的诗,并就该诗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等作一番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如对该诗熟悉,也可以作补充或反驳,允许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或争论),再带领大家朗读一遍。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来。如此为之,按学号轮流。这样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总共学了近三十首杜诗。如《八阵图》、《曲江》、《蜀相》、《复愁》、《天末怀李白》、《望岳》、《登高》、《登岳阳楼》、《赠花卿》、《旅夜抒怀》、《月夜忆舍弟》、《前出塞》(二首)、《戏为六绝句》、《江畔独步寻花》(二首)等等。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和监督作用,几乎不发表意见。
二、深化研讨
在学习了近三十首杜诗之后,便开始着手研讨。首先由教师提议同学们收集有关杜甫研究的资料,撰写小论文。可独自完成,也可两人合作。教师就撰写论文应注意哪些问题(譬如如何选题、如何查资料等)作必要的指导,至于收集资料及撰写则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经过一个星期左右时间的准备,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小论文。
三、交流总结
(一)教师将所有的小论文收集评改,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准备课堂交流讨论。
(二)推选一名学生做主持,并由其安排课堂发言顺序。最后大家推选田雨同学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因为她在班级举行的辩论会中获得过最佳辩手的称号。
(三)课堂实录(以下是杜甫研究总结课实录)
田雨:在经过对杜甫诗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今天我们在这里作一个总结,待会儿在发言的同学朗读完自己的文章后,其他同学可以对其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位上台发言的是齐西茹同学,她的题目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伟大诗人——杜甫》
齐西茹:自初二以来,我学习了很多杜甫写的诗,从他的诗中我深感他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人。传说,杜甫喜欢游山玩水,喜欢与友人一起一边喝着美酒一边欣赏眼前秀丽的景色,比赛作诗。虽然传说不一定能当真,但是杜甫的诗中确实充分地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如《绝句》中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春暖花开是看到的景象。杜甫十分喜爱花,他写过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一首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另一首是:“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 我长大了
- 我的难题
- 仿写《荷叶圆圆》
- 塞北的天,娃娃的脸
- 假如我会飞
- 老爷生病了
- 我
- 汉堡包
- 去香港
- 干家务
- 爱护花草
- 美丽的秋天
- 假如我会飞
- 摔了一脚
-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 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 探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 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 谈从《赤壁》看视听语言中的电影文化
-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 谈戏剧治疗元素在电影《甲方乙方》里的运用
- 陈可辛和他的悲怆与冷酷
- 跨国华语电影发展的新途径
- 浅谈电影的历史:百年的坎坷辉煌
-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 论四方田犬彦的电影史写作
-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 《乌鸦喝水》教案二
- 《司马光》的教学遗憾
- 《司马光》教案一
- 《乌鸦喝水》教案2
- 《乌鸦喝水》教案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乌鸦喝水》教案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1)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司马光》教案二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2)
- 《司马光》教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