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范文习作
例文1:
学贵质疑
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点评】写议论文要善于辩证说明,这样不仅思路清晰,更重要的还是容易说服人。本文即是一例,谈“学贵质疑”先强调“疑”的重要性,然后讲“疑”什么,如何“疑”,最后还提一下“不疑”会如何。这样下来,道理说得明明白白,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文的不足是谈“如何疑”不够详细,没有指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鹰捉小鸡
- 古银杏
- 快乐的上午
- 鸡妈妈的爱
- 初冬的早晨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笔芯和钢笔壳
- 江边趣事
- 小白兔菜蘑菇
- 伸出我们的双手
- 一件难忘的事
- 第一次游泳的酸甜苦辣
- 夏日的天嘉广场
-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 游画稿溪
- 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
-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 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
- 雁北地区的秧歌及其文化剖析
- 浅析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
- 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思考(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浅析端午节的商业价值
- 宪法司法化若干问题研究(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社会主义宪政(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佛教寺庙的神圣性和世俗化浅谈
- 人文主义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一)
- 庄子的游世思想
-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三)
- 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观潮》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想
- 《颐和园》
- 《观潮》第一课时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