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9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说说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外化部分)
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三、写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1。“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2。“四月六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着她到儿童娱乐场散步了。”
四、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七、“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一句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八、选题填空。
剧烈强烈激烈热烈
1、演讲结束后,同学们报以()的掌声。
2、我的心()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3、这场比赛打得十分(),最终还是中国队取得了胜利。
4、据新闻报道,今晨台湾发生()地震。
严峻严肃严格严厉
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3、形势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认真。
参考答案: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李星华,写于1943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1927年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说说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
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答:“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
三、写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1。“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答:照应句子:“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2。“四月六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着她到儿童娱乐场散步了。”
答:照应句子:“在高高地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四、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五、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因为他是一个有理想,并愿意为理想牺牲一切的斗士。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间牢房很小,小得像老鼠洞。(这牢房很小,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2、我看到脸。
七、“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一句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意料之中的意思。我从中体会出李大钊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他却毫不惧怕,体现了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八、热烈,剧烈,激烈,强烈,严格,严厉,严峻,严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鹰捉小鸡
- 笔芯和钢笔壳
- 一件难忘的事
- 伸出我们的双手
- 游画稿溪
- 夏日的天嘉广场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古银杏
- 鸡妈妈的爱
-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 江边趣事
- 初冬的早晨
- 快乐的上午
- 第一次游泳的酸甜苦辣
- 小白兔菜蘑菇
- 宪法司法化若干问题研究(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 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
- 浅析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
- 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
- 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思考(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人文主义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 论社会主义宪政(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雁北地区的秧歌及其文化剖析
- 庄子的游世思想
- 佛教寺庙的神圣性和世俗化浅谈
- 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一)
- 浅析端午节的商业价值
-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三)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观潮》
- 《颐和园》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观潮》教学设计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想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观潮》第一课时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