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梨
- 深圳
- 我的小制作
- 春天的脚步
- 我爱美好的春光
- 我爱美丽的春天
- 春天
- 我与部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 找到春天真快乐
- 课间一事
- 夸家乡
- 我和伙伴找春天
- 妈妈的爱
-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 我们一起找春天
- 课堂因你而动听
- 《母亲培育我成长》教学建议
- 《辨别是非》教学设计
- 中美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及其启示详细内容
-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
- 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
- 拷问教育和教育拷问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角色观
- 分层教学综合探索
-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
- 老师的三重收获
-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 三尺讲台,我和学生一起分享
-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 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九
-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四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五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七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四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一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六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 《黄山奇石》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