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3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当班长了
- 我的表姐
- 我战胜了我自己
- 拍皮球大赛
- 新型玩具
- 跳舞伴我同成长
-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 山海关旅游
- 我的心里话
- 妈妈不给我买自行车
- 我的小闹钟
- 要是我有了翅膀
- 争上游
- 中秋节雨夜赏月
- 秋天到了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阳光》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四
- 《比尾巴》第一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五
- 《雨点儿》
- 《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
- 《比尾巴》
- 《影子》第二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阳光》片断赏析
- 《比尾巴》片断赏析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