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3
《太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太阳》是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有三篇讲读课文,都描写得十分生动。单元训练重点是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知道安排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对“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两篇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而如何让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太阳》的课文目标是这样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抵得上”、“估计”的意思,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能给课文分段,知道作者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充4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自制小卡片,使课文材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按几个方面形象地展现于面前。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宇航员不能登上太阳的原因。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新旧知识有了一个“磨合”的机会。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
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
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
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5、根据理清的材料分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回顾学法,课外延伸。
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摘录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归类整理--了解材料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另几篇课文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学习。
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体验盲人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邻里之间
- 难忘的周教官
- 我身边的雷锋
- 钢笔的自述
- 我家的属相
- 成长的故事
- 我的邻居
- 我佩服“棒棒”
- 给小偷们的一封信
- 小粗心的我
- 过年真好
- 在公共汽车上
- 我的聋子外公
-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县住村帮扶工作总结
-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西樵中学安全工作总结
- 南漕小学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 市安监局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 县农业局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范文
- 2004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
- 公司企业生产部门工作总结年终总结
-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 “十五”全国花卉产业建设工作总结
- XX年生产综合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08年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 赤峰市2006年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
- 生产车间上半年工作总结
- 上海包协纸容器包装委员会05年工作总结
-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 玛纳斯压气站试压、干燥、气密用气、水、氮气量粗算
- 某35KV化工用户变电站设计
- 未来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分析
-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 台达机电产品在立式包装机的应用
- 实验五 洗衣机自动控制实验
-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规制研究(1)论文
- 关于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探析(1)论文
- 电器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课题集
- 玛纳斯分输增压站工艺施工总结(一)
- 清末商人的法视角透视(1)论文
- 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的探析
- 中国商法:成长的烦恼(1)论文
- 商品化权探析(1)论文
- 论数字化视频监控的应用
- 《桃花心木》结构分析
- 《桃花心木》中心思想
- 《桃花心木》相关链接
- 花与树的完美
- 《桃花心木》词语注释
- 《桃花心木》写作特点
- 《桃花心木》教学重难点及疑点
- 生命的大美
- 林清玄简介
- 《桃花心木》阅读提示
- 《桃花心木》近义词反义词
- 《桃花心木》相关知识
- 《桃花心木》读后感
- 《桃花心木》读后感
- 《桃花心木》课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