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

《故都的秋》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8-03

《故都的秋》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

《故都的秋》说课稿

教材简析:

1.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选的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四篇都是抒情散文。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性、真情,来自文字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冲淡而隽永的韵味,因而,本单元的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故都的秋》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它又是单元的第二篇散文,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3、《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因此,教师应该以点带面,带领学生通过《故》来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生存的环境。

根据《故都的秋》的课型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和重点分别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①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②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已远,中学生在把握作者心境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之下的景物描写的妙处,因而难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所以"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既是教材的特点,又是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抓住秋的三个特点师生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阅读郁达夫的文章,了解郁达夫的生平、文艺观和审美观,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1、导入阶段

移情法:多媒体课件,投影秋天不同的画面以及描写秋天的古典诗句,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将学生引入一个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诵读法:放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整体把握阶段

活动法:找准切入点,围绕激发学生思维、引起争论的问题开展辩论活动,调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抓住了中心,再分三组学生准备三个问题:①第一组在文章中勾出作者笔下的秋景有哪些?②第二组同学思考这些景物可概括为几幅图景?③第三组同学勾画出表示景物色彩的词语.

然后归纳出作者笔下故都秋色的色调----冷色调.再引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冷清、孤独之感。之后,教师将问题进一步深入:"作者在故都感受到的秋声又有哪些呢?”从这一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出故都秋声的“静”。紧接着提出“郁达夫为何有这样的感受?”师生经过交流,达成共识: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遁世离群,浪迹山水的生活排遣不了他心中忧国忧民的苦闷,作者的主观感情与故都的秋景有机地融为一体,“清、静、悲凉”既是景物的特征又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绝好写照。概括出秋味:“悲凉”。学生为了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在阅读和辩论中整体把握了文章。三组的同学通过景物特点来剖析"悲凉"。同时,这是一种联系文本进行分析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筛选、提取文中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辩论活动使学生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品味鉴赏阶段

诵读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披文入情,析文明理。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诵读,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写景语段,投入地朗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欣赏的原因和方法。教师从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点拨,使学生懂得品味和鉴赏的方法。例如,某学生朗读"槐书"一段,师生一起品味: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这里作者借视觉和触觉形象描绘了独特的秋景:花铺满地(视觉),脚踏落花(触觉)给读者以如临其境之感。这里空寂无人,斯人独徘徊,只能与自然相交融。作者此时的心境是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寂寞?quot;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叶、落蕊是秋的标志,在杜甫笔下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壮,在韩愈笔下是"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的哀伤而在郁达夫笔下,则是静的"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和的触觉。而此景中正是作者一种微妙的难以名状的情绪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沉醉于其中蕴藉的孤独、落寞和伤感情怀的自然流露,是形与神,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欣赏时,要运用表现技巧、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来分析,同时,还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4、总结升华阶段

①课堂布置一道训练题.掌握作者笔下色彩与心境的联系.

②老师、学生结合郁达夫的文艺观、审美观,共同来探讨课文的艺术技巧和特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可以选择重庆的秋天)

③回顾全文,总结散文阅读的方法:

l整体把握文章;

l要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l要自觉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赏。

最后,师生在音乐《秋思中》一起齐声朗读课文。

整个教学过程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整体感知、把握----品味鉴赏----总结升华----知识迁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以情驭景

画面清晨小院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

秋色碧空 白中带黄 蓝朵 青布 淡绿微黄---清

秋声鸽声 帚声蝉声衰弱 风雨声人声----静

秋味----悲凉

以景显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时间都去哪了
可爱的小猫
颐和园导游词
观察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因为选择不同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的蝈蝈将军
养蚕
观察豆子
再逢中秋
胜似亲人
开学了,我们笑了
黄山导游词
假如我是科学家
学术会议通知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会议记录介绍
会议管理制度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会议记录范例
民航会议议程
恐怖乐园派对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群塔防碰撞方案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燕子飞回来了》
《春天》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