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文章, 我曾多次教学。但那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课文的重点、难点很好掌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然后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练习背诵。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并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设计归设计,真正教学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
这一课内容简短,结构清晰,只有四个自然段,我想对于读通课文不会太难,所以,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但我却忽略了经过一个假期学生也许对读课文已经生疏了,再说是四年级的学生,朗读水平还不是太好,以至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学生错误百出,费时太多,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学习生字新词没有很扎实地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只是粗略地让学生了解了一下。
在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环节,我先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然后说说你从这一段话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不用老师讲解,就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总结了出来。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段话。这可难倒了学生,教室里一片寂静,好半天,才有一个学生举起小手,站起来说了一段不太完整的句子。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感觉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在学生刚刚接触,了解到排比句,就让他们来写,确实难度太大。我应该在学习完第三自然段后,在学生对这种句式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后,再来试着说一说,写一写。我想效果会好得多。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由于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学生体会写法上过于繁琐,没有好好地让学生读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背诵,让学生阅读“阅读链接”后进行再创造也成了一纸空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在时间安排、环节设计中都要认真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力使自己的教学简单有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蜗牛找家
- 欢庆六一
- 大象
- 庞祖骞趣事
- 太阳
- 紫草花
- 老鹰捉小鸡
- 课间十分钟
- 钓鱼
- 由蜜蜂采蜜想到的
- 下象棋
- 第一堂课
- 小狗
- 母亲节
- 可爱的小白兔
- 中国古代律学(成就)述略法学理论论文(1)
-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正慎罚”观念的高扬
- 一国两制与高度自治法学理论论文(1)
- 中 国 近 代 法 学 教 育 的 先 导
- 中国古代家族法散论法学理论论文(1)
- 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程序正义的人性标准法学理论论文(1)
- 民主市场的交易规则法学理论论文(1)
- 唐律解读:血缘立法的经典*法学理论论文(1)
- 评清末新律
- 美国宪政理论的渊源与范围(下)法学理论论文(1)
- 对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构想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传统法制中的监察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 读於兴中的“法治三篇”法学理论论文(1)
- 《再见了,亲人》老师语录
- 《打电话》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再见了,亲人》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打电话》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重难点分析
- 《再见了,亲人》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整体阅读感知
- 《打电话》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文学常识
- 《打电话》重点问题探究
- 《打电话》教案设计二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梳理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打电话》考点练兵(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