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三
一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认识贝多芬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将语文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主要尝试有: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对比阅读扩充阅读信息,进一步认识音乐家的伟大之处.
4.引导学生查找,收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通过我所认识的贝多芬这一研究性的学习,分析处理信息,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二 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
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有关语句.)
(2)再读,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平静......波涛汹涌.)
(3)想象这些画面,有感情地读.(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诵读,教师随机示范并及时表扬)
3.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拟定目标.贝多芬先生为什么回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弹出如此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回读课文,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找寻原因.关系(2)创造性的阅读.(自读感悟讨论合作)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即调整,随即点拨.)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语段:兄妹俩的对话.(1.研读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2.引导体悟: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样想?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引导感悟:1.多纯熟,感情多深等.2.思维补白: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语段:第八自然段.(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
(4)情景朗读.(师生合作,再现课文情景)
4.扩展阅读,进一步贝多芬.
(1)屏幕阅读<<不为侵略者演奏>>,提示学生注意语速,抓住要点.
(2)读了这个小故事之后,请你再联系课文中所描写的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事,说说你对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在贝多芬的画像旁写下一两句赞扬的话.
(3)有感情朗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到:
1.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伟人2.贝多芬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是一个不向侵略者屈服的人.3.贝多芬先生,您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我要采一束最美的鲜花送给您......
(4)延伸教育专题
A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学生自选阅读.
B提示课外选材途径(书籍,网络)探究阅读.
C书面总结反馈.(定期两周完成研究专题-我所认识的贝多芬.题目自拟,如:我对贝多芬的认识,《月光曲》的诞生,贝多芬的成长之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 伟大的母亲
- 小抄写员读后感
- Computer And I(我和电脑)
- 野炊记事
- 梦游未来
- 记一次玩游戏
- 学蛙泳
- 我家的“入侵者”
- 读《一张假钞》有感
- 挑战老蛇
- 公元一万年的一场拍卖会
- 第一次说谎话
- 巧取马蜂窝
- 啊!鸭绿江
- 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既判力问题 _民法论文(1)
- 中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展望_民法论文(1)
- 物权行为理论的批判与矫正_民法论文(1)
- 论家庭暴力状况的法律分析_民法论文(1)
-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叉时民事合同效力认定_民法论文(1)
- “抢媳妇”现象刍议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 从个案看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_民法论文(1)
- 性骚扰行为的侵权责任形态分析_民法论文(1)
- 对家庭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的探究_民法论文(1)
- 对我国民事主体资格理论的反思_民法论文(1)
- 论合同责任_民法论文(1)
- 论缔约过错责任_民法论文(1)
-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_民法论文(1)
- 法国民法上的“表见行为”_民法论文(1)
- 《窃读记》教学设计二
-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
- 《桂花雨》教学设计9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目标和课文简说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二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建议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2篇2
- 《桂花雨》教学设计8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2篇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词句解析
-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