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2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2
学习目标
1.认识“齿、枚”等13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各种精美邮票的图片及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图片。
2.本课11个生字词(带拼音),13个生词(不带拼音),13个生字(不带拼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精美邮票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板书:邮票)
2.出示“黑便士”图片与现在的邮票的对比图,请学生观察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板书:齿孔)
师: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板书: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小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词。
(2)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生词。
(3)男生女生竞赛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巩固生字:游戏:看看、听听、找找(规则:老师出示实物、做动作或说字谜,让学生找出相应的生字,举起来)
三.精读感悟
1.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读了这一课,有个问题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3.找到答案了吗?
4.意见不统一。分成两组(“阿切尔”小组和“先生”小组)自由争论。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说明观点。
(1)先请“先生”小组的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2)师:看来“先生”小组的同学们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判断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一段(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3)请“阿切尔”小组的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4)师:看来“阿切尔”小组的同学们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判断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一段(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第四自然段,看图引导朗读,板书引导,比较读,男女比赛读,个别读等)。
(5)师小结:那位先生爱动脑筋,在遇到困难时,相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解决了难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想到要去发明一台机器,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这种方便。阿切尔首先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吸引”一词看出),阿切尔是生活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最终为大家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6)动手撕邮票,感受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请学生谈感受)
(7)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
四.拓展
师:其实我们只要作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也会像阿切尔一样,发明出能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东西。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了那些不方便?有没有想过发明点什么来解决它?(学生自由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冬天
- 家乡的胡杨树
- 学骑自行车
- 桔子
- 虚惊一场
- 放风筝
- 可爱的小白兔
- 日记
- 我家的小狗
- 日记
- 春雪
- 下雪了
- 观灯
- 春雨
- 春游
- 再论当代中国的判例法学理论论文(1)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理论论文(1)
- 刑事犯与行政犯之区别初探法学理论论文(1)
- “非典”事件的法律性质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学理论论文(1)
- 侵犯宪法权利是否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法学理论论文(1)
- 所有权概念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最大诚信原则下的如实告知义务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 法律效力的法哲学反思法学理论论文(1)
- 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与传统诉讼理念的形成
- 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法学理论论文(1)
-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杨氏之子》重点问题探究
- 《杨氏之子》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教案二
- 《杨氏之子》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美文欣赏二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 《儿童诗两首》美文欣赏一
- 《杨氏之子》重点字词梳理
-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 《杨氏之子》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