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不必回答)
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
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
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 我爱美丽的春天
- 我的小制作
- 未来世界
- 我喜欢美丽的春天
- 春天来了
- 春天的画
- 美丽的家乡
- 找到春天真快乐
- 我和伙伴找春天
- 我们一起找春天
- 春天
- 春天来了
- 深圳
- 我爱美好的春光
- 漫谈女中音的艺术魅力
- 试析古曲和民间乐器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意境表现
- 探析信息技术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 中国另类音乐现状(1)
- 差一步到萨尔茨堡 (1)
-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1)
- 试论高效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形态初探
- 从解放到迷茫——中国流行歌曲20年(1)
- 客家山歌音乐的发展创作手法探讨
- 开放的演播空间
- 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1)
- 浅析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
- 浅析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舞蹈文化的思考
- 探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教案设计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失物招领》教案设计
- 《小伙伴》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