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五
在接触了小学教学以后,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学生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去表现。在课堂上要做到或者是做好这一点,我觉得读是很好的途径。而在听了白健桥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后,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去领会这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球体叫地球,我们除了可以称它为地球之外,还能称它为什么?”
生:“生命的摇篮,地球村,母亲……”
指生读课题,在读中融入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并把自己的认识传递给其他同学。
从刚一进入课堂,白健桥老师就把学生带入自己在读中领会的情境中,让学生能主动的进入课文,从自己的角度去体会,去学习。
师:“想不想去看看太空中的地球?地球给你什么感觉?”
生:“美,渺小。”
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指出应怎样融入自己的感情。
师:“地球像母亲,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生:“感激,尊敬……”
就这样轻轻一点,便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住了感情基调,并很快的融入其中。同时,白老师在组织教学语言中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有他的成功之处的。特别是环节间的过渡语,用的很自然,很巧妙。如:
1:“地球是美丽的,却又是脆弱的;地球是渺小的,但他的胸怀又是广大的。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位伟大的母亲的呢?大家看了3,4段,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地球无私的把资源提供给人类,人类却肆意破坏,使很多资源不能再生……”
2:“大家的事例也看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所以,破坏大自然也就是在毁灭人类自身,为了避免这些惨剧的发生,我们应该怎样?”
老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语言到位而又有节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进而更好的去配合老师。
注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地球的美丽,以及环节间巧妙的过渡语,这些在这节课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白老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赛,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促进了对课文的学习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假如……
- 秋天
- 我敬佩的人——爸爸
- 中秋之夜
- 放风筝
- 日记一则
- 中秋之夜
- 中秋之夜
- 打雪仗
- 一件难忘的事
- 自我介绍
- 中秋之夜
- 中秋之夜
- 我的奶奶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 宪法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的权威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政的德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礼记·月令》与古代自然法思想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教育——修身
-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 孤独·疏离·悬置
- 茶的力量——浅谈中国茶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 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官员腐败的文化传统溯源
- 《威尼斯的小艇》中的一个病句
-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五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之二
- 《落花生》导入设计
-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四
-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一
- 《新型玻璃》教学谈
- 《燕子》片断赏析之一
-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二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之一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三
-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三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