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案3
翻新时间:2023-07-22
《凡卡》教案3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沙俄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激发爱新中国之情。
2.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第6自然段。
2.质疑问难。
课文主要写什么?现在还有哪些问题不懂需要全班研究讨论?
3.阅读研究。
(1)快速默读3分钟。课文有哪几自然段是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分别回忆了什么?课文插入这些回忆有什么作用?
①第4-6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守夜滋味好吗?明明是苦的,为什么凡卡回忆中乡村的冬夜这么美妙?(出示第6自然段灯片,配上音乐,训练朗读。)
②第13、14自然段回忆什么?爷爷冷得吭吭地咳,凡卜也冻僵了,他俩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老爷在干啥?为什么这样的日子凡卡会认为是“多少快乐的日子呀”?
(2)第11自然段写莫斯科的事,这和凡卡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对比。)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慈祥的爷爷--凶狠的阿里亚希涅;清苦的农村--悲惨的城市;甜蜜的希望--凄惨的现实。)
自由读找--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课内作业:作业本第6题(1)(2)。
(3)学习第三段。
凡卡寄信是什么心情?从哪些词句看出?爷爷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明明收不到信,为什么课文结尾要写凡卡“甜蜜的希望”,美好的梦境?
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能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全班讨论,朗读第3段,做作业本第5题(3),第6题(3)。
4.指导片断。
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续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2)想象作文:《凡卡来到我们中间》。
(3)读后感:我和凡卡比童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苹果的自白
- 成绩100
- 友谊是什么
- 暑假中的收获
- 昙花——瞬间的美
- 一份特殊的作业
- 难忘的第一次
- 童年趣事
- 交通规则须重视
- 我的老师
- 我想当考古学家
- 别了,我爱的母校
- 迎春花开
- 光阴
- 迎春花开(三)
-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中西方侠文化对比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谈《四库全书》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 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 儒家修养论今说
- 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 汉字起源于中东——兼论甲骨文起源之文化读解
- 中华文化的元色是兼容
- 《金色的脚印》教学实录、说课、反思 3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 3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 2
- 《月光曲》说课设计(2篇) 1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一
- 《月光曲》说课设计(2篇) 2
- 《金色的脚印》教学实录、说课、反思 2
- 《鸟的天堂》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1
- 《金色的脚印》教学实录、说课、反思 1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6
-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2
-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1
- 《山中访友》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