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爱
- 小说老爸
- 感动的泪花
- 元旦500字
- 圣诞老人
- 听雨
- 用显微镜做实验
- 我爱我们的节日
- 春光染绿我们校园
- 童年憾事
- 我认识了时尚龙女
- 冬之雪
- 我们的友谊,比海还深!
- 吃榴莲
- 一个新发现
- 浅谈对于体育术科考试考前紧张的分析与对策分析
- 浅谈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 试论心理学范畴的教育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 试析人文素质目标下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
-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
- 试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疑虑和存在的问题
- 浅谈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 浅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 探析心理学理论观照下的写字教学
- 浅谈90后高职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干预对策
- 浅谈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儿童音乐教育
- 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
-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
- 变脸教案
- 7变色龙
- 16音乐之声教案(1)
- 15枣儿教案
- 9谈生命教案
- 11地下森林断想(1)
- 18《孟子》两章
- 13威尼斯商人(节选)(1)
- 11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 16音乐之声(节选)(1)
- 16音乐之声教案
- 13威尼斯商人(节选)
- 18《孟子》两章(1)
- 8热爱生命(节选)
- 15枣儿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