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秦兵马俑》说课

《秦兵马俑》说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3

《秦兵马俑》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的《秦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绝无仅有”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六、教学反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坐地铁
我做飞机
放学路上
智倒垃圾
一次愉快的秋游
吃石榴
难忘的一天
踢跳比赛
我们成功了
雨花
一顿迟来的晚餐——涮羊肉
快乐的教师节
袋子里的秋天
学校运动会
我把蝌蚪送回家
大学生村干部村委主任助理个人工作总结
副校长个人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统计员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电视台主持人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驻村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大一上学期副班长工作总结学期总结
2011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设计公司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公司保安个人工作总结
2011-2012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巾帼示范岗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反思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隐忧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中的产权问题
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浙江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与管理体制研究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村落共同体
农村财产主体的变迁轨迹及改革取向
乡村两级换届选举的区别
农民维权在法治边缘徘徊——以山东省济南市党西村为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思考
《珍珠泉》教学反思
《翠鸟》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珍珠泉》教后感
《翠鸟》课后题解
《翠鸟》综合性学习
《珍珠泉》教学反思
《翠鸟》语言感悟
《翠鸟》句子分析
铺路搭桥,强化体验──评林敏老师的《珍珠泉》
《珍珠泉》案例教学反思
《珍珠泉》教学反思
《翠鸟》课文中心
《翠鸟》课文结构
《珍珠泉》教学反思
《翠鸟》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