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多元解读,引发两种辩论 ——《燕子》教学片断与思考
一、辩论一
两个句子中的“的”可不可以省去:
(在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查时,唐传岳同学提出来的)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一句中,有点同学说不用“的”显得直接点。但有的同学说要用“的”,这里突出了嫩叶是带黄色的,而不是突出柳丝。
2、“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一句,经过辩论,大家明白了在这里多了一个“的”,朗读中的停顿提升了感情,用“的”比不用好。
二、辩论二
第一、二自然段能否对调:
我昨天在解读这篇课文时,用摄影的画面感来感受课文:
一个摄影师到郊外去拍摄春天的美景,当他用广角缓缓地拍摄着光彩夺目的春天时,突然发现了燕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二自然段)他被燕子吸引住了,马上对燕子来个特写(第一自然段),跟着一直追踪着燕子的活动(第三自然段),直到定格了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的美妙画面。
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第二自然段放在开头,这样子画面的流畅性就很强。
早上回来跟游老师讨论,她说调换后变得很寻常,平时都是这样写的,而把燕子放到开头,先突出重点,反而有新意,不妨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意见。
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质疑时,让我惊喜的是,没有同学附和我,而是都有自己的思考,“换”和“不换”各占一半意见。
下面是同学的意见:
同学一:不换,把燕子特点放在第一自然段,突出主题。
同学二反驳:换,摄影师无心拍燕子,但被燕子吸引了,这样也可以突出,成为主题。
同学三再反驳:标题是“燕子”,说明摄影师是有备而来去拍燕子的。
还有同学反问我:如果你是摄影师,你想拍燕子还是拍春天?
在这个辩论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这样看待文章的结构:
写东西,不要千篇一律,如果个个都按照一样的顺序写,还有味道吗?如果我想突出什么重点,我先写什么,再写其他。
跟着让学生翻开单元的习作,提出准备要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上学了
- 过年
- 爱玩玩具的弟弟
- 逛庙会
- 过年
- 第一次买东西
- 除夕之夜
- 我们的校园
- 滑冰车
- 雪趣
- ”0“的故事
- 九龙公园的春天
- 工地奇景
- 中心广场
- 读《绿野仙踪》有感
-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利润和地租分析
- 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 试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歧视性(1)
- 浅谈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
- 浅谈校园暴力——为保护学生权利而斗争
- 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1)
- 浅谈孔子处理师生关系的艺术方法及现代价值
- 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大学生权利问题
- 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社会经济意义
- 浅谈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税收政策选择
- 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1)
- 第七章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
- 中国乳业进入发展黄金年
- 浅谈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经营的质量和水平(1)
-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之一
- 《画杨桃》课堂简评
- 《画杨桃》综合资料
- 《赵州桥》综合资料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找骆驼》综合资料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二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三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