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9
《观潮》课后反思
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语文课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拥有残缺的美丽。下课之后,我总觉得在品词析句的时候处理过于琐碎,有损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鲸的自述
- 玩游戏
- 疏散演习
- 春天的景色
- 我校的空中花园
- 给烈士的一封信
- 足球赛
- 快乐的下午
- 捉鱼记
- 保护青蛙
- 写给爷爷的信
- 我的同学
- 第一次买盐
-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 小学生写雪的6篇
- 我国加入WTO后税务与海关执法执纪部门如何适应工作
-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 我国国债发行成本优化问题研究
- 论我国的税权划分
- 农村税费改革的三个主要问题
- 从国际比较角度谈我国主体税种优惠政策的有效性
- 美国遗产税对我国的启示
- 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
-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和立法研究
-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 论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合理划分
- 适度减税:扩大内需的现实财政政策选择
- 关于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思考
- 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 企业购并的税收筹划
- 《纸船和风筝》感悟内容
- 《纸船和风筝》好词好句好段
- 《从现在开始》探究活动
- 小狮子都吃些什么
- 狮子简介
- 袋鼠为什么善跳
-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纸船和风筝》教学案例及评析
- 《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极评析
-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 《纸船和风筝》教学杂谈
- 《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及评析
- 《纸船和风筝》课堂实录
-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样长
- 教《纸船和风筝》有感──和学生说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