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1
这样疏导更精彩──《乌塔》听课随想
──《乌塔》听课随想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试验小学 李升坚 《乌塔》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在听课过程中曾经听到有两位老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他们的教程设计基本相同: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都讲了哪些事;五是组织交流,谈自己对文中所谈的事的看法与见解(这是本组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两节课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谈看法与见解时,两班的学生都同样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跑出去旅游,那样很危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学生还举了小孩被拐被骗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是啊!安全重于一切,做没有安全保证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的确难住了老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又是领班,该如何疏导?如何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思想?
第一个老师就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明显地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观点。下课铃响了,这个问题还是纠缠不清,师生只好随着铃声结束了这节课。这种单一的思维形式使课堂显得单调呆板,很难“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摘自《语文课程标准》)。而另一个老师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老师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她即节约又大方,即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最后老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们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很明显,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第二个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学生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对教材有较好的理解,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凭借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断延伸,进行深层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表现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把握住了教材:
首先抓住了单元重点,通过谈体会进一步感悟乌塔身上的那种可贵的自立精神;其次是领会了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这里更需要的是人文的,非智力的东西。
2、充分利用教材:
当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能及时为学生问题生成创造条件。如:学生揪着‘能不能一个人出去’这个问题不放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重新回到课文,通过再学习打开思路。也防止了《学记》中所说的“学者有‘四失’”中的“浅尝辄止”的现象,培养了学生深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
3、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面对自己的同龄人,面对她的所作所为,自己有何感想?学生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自省,心灵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情感得到不断升华。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建议书
- 给加油·好男儿宋晓波的一封信
- 给父母的一封信
- 爷爷,我想对您说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致大哥的一封信
- 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给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 给《中华活页文选》谷老师的一封信
-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 探析小型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和声运用
- 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 浅论艺术教育对塑造健康和谐人格的作用
- 探析电视媒体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 谈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
-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 浅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
- 浅析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
- 浅析艺术的本质
- 浅析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 探析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 浅谈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 谈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浅谈装饰图案的临摹与创作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及点评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札记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与评析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 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人教版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 雪孩子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2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