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7
《将相和》案例反思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特点: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他们又是密切联系的,与整篇文章也是密切相关的。重点教学《完璧归赵》,总结学习方法,先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指导。
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廉颇很不服气。我让学生体会廉颇为什么不服气,有个学生说要站在廉颇一边,他说:“廉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对抗敌人,多危险啊!所以廉颇不服气,我能理解。”被他这么一说,个别学生一致赞同他的看法,都觉得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觉得赵王偏心,不公平。外交场上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啊,蔺相如仅仅是凭一张嘴吗?有学生立刻起来反驳刚才发言的同学:“蔺相如完璧归赵时同样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文中说他的脑袋要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还有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如果秦王硬不击缶,那秦王的侍卫就会杀了蔺相如的。难道他不是用生命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吗?”这个学生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不服气的的那几个学生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当问到课文中你更喜欢谁的时候,很多学生说喜欢两个人,并且能细致地说明喜欢的理由,特别是孙铭辰同学说到蔺相如的政治眼光长远,懂得权衡利弊,不与廉颇争执,心胸宽广,机智勇敢,一心为国,维护国家尊严。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说得很全面、很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段落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所以从特点考虑,教给学生“抓联系”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难点,学生都是把每个小故事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又重复说一遍。我引导学生说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那么第二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什么呢?学生立刻明白了,是起因。最后总结,说明这三个小故事好像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小部分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经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秋夜,我想起了……
- 最敬佩的人
- 给汶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 山西之梦
- 狗自己会治病
- 丽江之旅
- 多彩的童年
-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 童年的趣事
- 大年一天
- 金金搬家
- 可爱的小猫咪
- 吹灭别人的“生命之火”
- 家乡的秋天
- 难忘的围棋“生涯”
- 大学世界地球日总结
- 学院学习部辩论赛工作总结
- 服装学院校园辩论赛总结
- 班标板报评比活动总结
- 网络部主题平面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 清明节扫墓总结
- 雷锋月福利院活动总结
-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总结
- 学生暑期活动总结
- 参观学习座谈会上的讲话
- 团支部会议总结
- 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
-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 校园摄影大赛总结
- 2012年下学期工作总结
-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构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
- 胡适与所谓“中国意识的危机”(下)
- 《周易》与《黄帝内经》
-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周易》系统的直觉功能
- 程序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 战争决定权授权的宪法透视
- 《周易》预测学初探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
- 《匆匆》说课设计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匆匆》教学实录2
- 《匆匆》教学设计8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实录3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匆匆》教学实录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