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6
教学要因学生变化而变化──教《少年闰土》有感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课文通过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的乡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文章中有一段对闰土外貌的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五六年前我讲这篇课文时,学生很容易就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出:闰土身体健康,很受父母宠爱。时过六年,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时竟然有了匪夷所思的答案。对于紫色的圆脸,有的学生说:“闰土家里穷,穿不上棉衣脸被冻紫了。”还有的说:“闰土中毒了,所以脸又黑又紫。”大多学生都对此种看法点头称是。我惊诧过后,很快便明白了同学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现代社会里,环境污染、伪劣食品充斥于孩子们的生活中,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也时常在媒体上有所报道。况且,城市的孩子鲜有参加劳动实践的,也没有机会接触农民。没有体验何以理解“紫色的圆脸”就意味着健康呢!
记得五六年前讲这篇课文时,“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当我按照惯有的教学经验,准备带着学生细细分析这句话含着的意思时,好多学生都举起手来说他们读懂了这句话。有的说:“鲁迅和他的朋友都是地主少爷、富家子弟,他们娇生惯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和社会接触,所以见识很少。”有的说:“他们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虽说有父母宠爱,但是就像那笼子里的金丝雀,不能接触社会,不能接触大自然,生活中便少了很多如闰土那样的乐趣。”更难得的是,还有的学生把这句话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和“救助车夫”两件事联系起来理解。他们说:“鲁迅从小在与闰土的接触中,了解到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与劳动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产生了对他所生活的封建地主家庭的不满与憎恶,才使得他成年后走上革命道路,经常帮助穷苦的劳动人民,以笔为武器,抨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课堂上的这两个意外,看似意外,细细想来应在意料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认知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及推理、判断能力都与以往的学生有了差异,如果我们教师墨守陈规,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生,考察学情,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意外发生。
《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材没有变化,但是教学时间、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的教学重点,教学思路和方法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新的活力。
课堂上的这两个意外,看似意外,细细想来应在意料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认知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及推理、判断能力都与以往的学生有了差异,如果我们教师墨守陈规,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生,考察学情,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意外发生。
《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材没有变化,但是教学时间、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的教学重点,教学思路和方法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妈妈
- 第一次去海上游泳
- 发现了除去污渍的好方法
- 小升初,奥数和英语是敲门砖
- 我爱家乡的特产
- 松树的遗书
- 要相信付出了必将会有收获
- 我的文具盒
- 状物作文】我爱家乡的特产
- 〈小抄写员〉缩写
- 告诉学弟学妹们一点经验
- 小升初之后后悔没上培训班
- 迷迷糊糊考入101,我是幸运儿
- 堆雪人
- 如今,恨不能当时再加把劲儿
- 聋校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教师考勤请假制度
- 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 三氯乙醛车间管理制度
-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巡查制度
-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
- 中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
- 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 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
- 学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 班级工作制度及班级规章制度
- 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 团支部规章制度
- 私人美术馆·时代
- 探究油画艺术之设计感
- 报纸美术编辑创新路径浅析
- 基于油画风景写生要点分析
- 现代美术考生的主题创作释解
- 论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实用性
- 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与馆藏建设
-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 对国内女性油画家探索
- 油画构图艺术剖析
- 从美术史中闪出的一抹亮色
- 关于蒙药独特传统炮制技术简述
- 《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梦想的力量》老师语录
- 《桥》整体阅读感知
- 《桥》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桥》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梦想的力量》重点字词梳理
- 《桥》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桥》老师语录
- 《桥》趣闻故事
- 《桥》考点练兵(一)
- 《梦想的力量》重难点分析
- 《桥》重点问题探究
- 《桥》考点练兵(二)
- 《桥》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