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6
从“闰土也向往鲁迅的生活”想到的
我在教《少年闰土》,正讲到少年鲁迅羡慕闰土,向往农村生活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说:“闰土也一样羡慕鲁迅,向往鲁迅的少爷生活。”
我一愣,学生说得也有理呀,但这问题又没在备课的时候考虑过。这么办?一下子没有办法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我说:“你说得有道理,这个问题我们课外再讨论。”虽然应付了过去,但觉得这是明显的搪塞。
后来,我想如果我这样处理,那么这个插曲就会使这堂课更显精彩了:
是啊,在闰土眼里,鲁迅的生活那么美好,鲁迅应该庆幸才对呀,但为什么他会有那样的想法,能不能在书里找到答案呢?同学们认真读起了课文,答案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找到,这就又回到课文的主题中去了。
通过读书同学们更加深了对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认识,在狭小的空间中,受着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日子过得单调而枯燥,理解了鲁迅对农村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更深一步地悟到了鲁迅对少年闰土的无比羡慕的心情,以及那纯真而深厚的友情。
从这个案例中我想到,就这样一个在课堂突然冒出来的虽不在“预设”之中却能让课堂更精彩的问题,为什么在课堂上自己没能把它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呢?我想:首先因为教师仍在课堂上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并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视而不见。二是教师缺少丰富的知识背景,课前没有对鲁迅少年时代所处的农村、城市人们的生活状况作深入地了解,尤其对鲁迅和闰土的生活知之甚少,因而不能巧妙引导。三是没有敏锐的判断能力。节外生枝,自己没有判断出这一问题与课文的文本语言内涵有多少相关,因而坐失良机。三是引导技巧不够。当学生提出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问题时,虽然觉得有价值却不能巧作引导让学生想一想,也让自己想一想,能不能在文本里找到解释的依据。我想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意见,我们的预设、课堂的生成,才能起到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本,对文本作出个性化解读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您辛苦了
- 春节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 课堂上的游戏--做“木头人”
- 争吵“大战”
- 德州一日游
- 我喜爱的小动物
- 秋游动物园
- 纳米机器人
- 大自然的语言
- 外星奇遇
- 我见过的春天
- 春天的汴京公园
- 爱的姿势
- 我的爸爸
- 入党申请书例文
- 入党申请书范例
- 战士入党申请书
- 2008入党申请书范文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企业入党申请书
- 企业员工入党申请书
- 2008最新入党申请书
- 军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 村干部入党申请书
- 2008工人入党申请书
- 新兵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样本
- 2008年入党申请书
- 村民入党申请书
- 上海市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系统控制网络的研究与探讨
-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客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减振降噪措施
- 钢轨道梁中的平联设计分析
- 轨道交通体系与大中城市的发展
- 屏蔽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噪声分析与减振降噪措施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 上海轨道交通土路基填筑标准探讨
- 地铁联络通道顶进法施工技术
-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压网络的选择
- 地铁建设要与科学发展观相契合
- 地铁车站顶板支撑方案的优化
-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拆解施工中临时运营方案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3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5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说明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7
-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