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月光曲》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结合《月光曲》的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在导入部分,我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整体感知部分,我请学生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还有不懂的地方。这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我感受和体验的尊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又如在分节细读部分,教师有一个画龙点睛式的一问,这个问题就是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接着又有一问: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教师采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同样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体会月光曲内容部分,主要是要练习第九自然段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变化,随着学生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他们用肢体语言很好地表达了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通过联系上下文“苏醒”让学生理解“陶醉的意思。贝多芬的乐曲那么优美,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深深地被陶醉了。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表演也是体验的一种形式。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情态、动作把内心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如果这种体验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就更好了。
最后布置的作业让学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密切联系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直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至于如何去把握,如何去引导,我想这个问题我还要继续探究下去,以上只是我个人肤浅的见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踩影子
- 扩写《盲人摸象》
- 背小弟弟回家
- 春天来了
- 四川地震
- 围棋比赛
- 心爱的小笔头
- 国庆见闻
- 我多想……
- 游动物园
- 有趣的实验
- 第一次买菜
- 老师笑了
- 新学期新打算
- 娃娃鱼逃生记
- 以德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思考
-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 谈教师专业化应呼唤教师主体精神的归位
- 浅谈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 图书的网络化生存
-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 谈构筑防堵网络谣言的有效机制
-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 以德治校及师德建设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下的教师课堂教学
- 让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 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 爱心由什么来衡量?
- 浅谈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科研
- 《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7
-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3
-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5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6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2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8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阳光》教学建议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