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月光曲》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结合《月光曲》的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在导入部分,我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整体感知部分,我请学生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还有不懂的地方。这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我感受和体验的尊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又如在分节细读部分,教师有一个画龙点睛式的一问,这个问题就是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接着又有一问: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教师采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同样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体会月光曲内容部分,主要是要练习第九自然段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变化,随着学生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他们用肢体语言很好地表达了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通过联系上下文“苏醒”让学生理解“陶醉的意思。贝多芬的乐曲那么优美,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深深地被陶醉了。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表演也是体验的一种形式。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情态、动作把内心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如果这种体验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就更好了。
最后布置的作业让学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密切联系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直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至于如何去把握,如何去引导,我想这个问题我还要继续探究下去,以上只是我个人肤浅的见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月潭
- 小狗“花花”
- 赖床的坏习惯
- 我的梦想
- 包包子
- 《大象的裤子》续编
- 美丽的公园
- 打预防针
- 奶奶家屋后的大山
- 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 我心目中的英雄
- 去动物园看猴
- 夏天
- 小闹钟
- 第一次玩火
- 采用加密网卡实现内部网的信息安全
-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创新的探索
- 新世纪的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
- 三网融合及其物理网络的选择
- 基于局域网的电网理论线损管理系统
- 浅析如何提高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
- 远程访问服务
- 浅谈大学英语教改下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出路
- VPN帮你轻松实现虚拟专用网
- ASP市场分析与展望
- 关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创建自己的Dephi构件
- 关于教育公平的缺失及其修复
- 探析中国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环境
- 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
- 《笋芽儿》教学设计
-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一
- 《找春天》教学设计四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之一
- 《泉水》教学设计之一
-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学设计之一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二
- 《找春天》教学设计之二
- 《找春天》教学设计五
- 《找春天》综合资料
- 《找春天》教学设计六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之三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