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让“想”成为内动力──《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片断赏析
最近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想,大概办公室里每个老师都曾说到这句话:今天我的课上,孩子们学得很好,我心情很好。今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表现不积极,或者不知道听课,我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好。今天上午,叶老师和我聊天时又说到这句话,我笑着说了一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就不怕教不好学生。是的,只要我们一心“想”做好这件事,并把它化为一种内动力,积极努力地去奋斗,那么就不怕有做不好的事。
学生的学也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些学生学不好知识,那是因为对学生而言,那些知识是外界强加给他的,而不是他自己“想”得到的,所以想化为自己的东西难度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如果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学生“想”得到的东西的,那么学生也就会有了学习的内动力,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将是成功的喜悦。
今天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文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孩子们“想”的欲望,下面我将一些教学片段记录下来。
【片段一】
教师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你们读一读,小朋友最想看什么呢?
生:“我最想去北京看看。”
“我最想看日出。”
“我最想去动物园看看。”
“我最想看下雪的样子。”……
师:“好几位小朋友说想去北京看看,老师也带了一些北京的风光图片过来,给大家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了美丽的北京风光图,有天安门,有故宫,有长城,有颐和园等等,孩子们看得直惊叫。
师:“看了北京的美丽景色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
“那该怎样读好课题呢?”
孩子们领略了一翻北京的美丽景色后,北京在他们心中的距离逐渐拉近,让他们有了够得着的欲望,所以没等我说完,孩子们便整齐地将课题齐读了一次,这次的感觉完全不同于刚才的读法,他们把“多想”读得很重,而且是近乎瞪大了眼睛去读。
【片段二】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指谁了吗?”
生:“指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
师:“这个小朋友是哪里的孩子?”
生:“是山里的孩子。”
师:“你是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请找出来,完整地读出来。”
生:“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个山里的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走出大山。”
师:把你们的体会读出来,齐读。(指导读好‘弯弯的’)
……
师:“为什么妈妈说北京城很遥远?”
生:“因为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就要走很远的路了,再到北京城,那就更远了,所以说是遥远的北京城。”
师:你体会得真好!
听得出来,不仅孩子们读课题还是最后的两句的“我多想去看看”时,他们是真的“想”了,有了这种发自主体意识的“想”,在我没有特意的朗读指导时,孩子们也能够非常有感情地将课文美美地读着,而且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基本上会背了。有此,我想到,孩子学习知识,让“想”成为内动力是不二的法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心中的校园
- 天上的星星
- 窗
- 蓝色的窗户
- 我爱我的校园
- 我心中的校园
- 打开心窗
- 我心中的平安校园
- 巴国城揽胜
- 校园,我心中的乐园
- 石林揽胜
- 我故乡的杏啊
- 我心中的平安校园
- 奶奶是星星
- 我故乡的春啊
- 我国施工工法制度诞生始末
- 论现代水景观设计——以泰安市居住区、广场、公园为例
- 酒店照明设计
-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 景观概念的误用
- 中式庭院泼墨山水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设计
- 园林工程中的施工放样
- 居住小区的植物选择与规划
- 探讨园林监理质量标准
- 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之我见
- 诗境与“西溪山水小品”
- 对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程序与质量监理的分析
- 论欧洲园林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园林发展规划
- 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注意的问题
- 《尊严》重点问题探究
- 《尊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尊严》相关资料
- 《尊严》教学设计一
- 《尊严》写作指导
- 《尊严》训练素材
- 《尊严》作者介绍
- 《尊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万年牢》美文欣赏 祥林嫂
- 《万年牢》训练素材
- 《尊严》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尊严》整体阅读感知
- 《尊严》教学设计二
- 《尊严》重点字词意思
- 《将心比心》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