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

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1

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

编者按:本刊一再呼吁,中国的语言功能研究应该放眼整个国际学术界,无论是引进还是建构,都需要多元化。本期特意增版,刊发5篇文章,旨在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并且应该继续研究(杨曙、常晨光,杨玉晨,张莎);同时,俄罗斯等国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也值得借鉴(刘春杰)。

提 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理论出发,集中探讨情态与极性的关系、情态的基本特征、能力/潜力性情态和经常性情态的归属4个问题。分析表明,极性在功能语法中有两种解读,情态是介于绝对的断言与否认、规定与禁止这两极之间的意义;主观性是功能语法情态的一个基本特征;能力与潜力性情态在功能语法情态系统中属于意态,具备主观性特征;经常性情态不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的主观判断,不应当列入功能语法的情态范畴。

关键词:情态;极性;能力/潜力性情态;经常性情态

Reflections on Modalit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Yang Shu Chang Chen-guang This paper adopts a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ality and polarity,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modalit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the status of ability/potentiality and usuality in modal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polarity can be interpreted in two way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modality is the intermediate ground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of asserting and denying, prescribing and proscribing; subjectivit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modalit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expressions of ability/potentiality belong to the subcategory of modulation and encode subjectivity; and expressions of usuality don’t convey the speaker’s judgment of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us should not be subsumed under types of modality.

Key words:modality;polarity;ability/potentiality;usuality

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

能。其中,人际功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协商关系,即说话人运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达观点与态度,影响他人态度或行为的功能。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和情态实现。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和提议的判断和态度,涵盖“是”和“否”之间的意义领域。

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情态化指在以交换信息为语义功能的命题中,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probability)和经常性(usuality)。意态指在以交换物品或服务为语义功能的提议句中,说话人对提议的态度,包括义务(obligation)和意愿(willingness)(Halliday 2008:147)。

情态化和意态有高、中、低三个值(Halliday 2000)。Thompson认为情态值表明说话人对命题或提议有效性的承诺:说话人可以对命题的有效性表示较高或较低的肯定,如It will/may rain,或者施加较高或较低的压力使其他人完成指令(Thompson 2004:69)。

2 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

2.1 情态与极性 首先,从情态的分类来看各类情态与极性的关系。可能性情态(probability)语义介于正极it is和负极it isn’t之间,义务性(obligation)和意愿性情态(inclination)语义介于正极do it 和负极don’t do it 之间。可见,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各类情态是处于it is/it isn’t,do it/don’t do it之间的意义领域。情态之所以是这两极之间的意义领域,是因为从言语交际角度看,在命题句中,交际双方协商的是信息。因此,正极与负极的意义是绝对的断言与否认,正极“是这样”(it is so),负极“不是这样”(it isn’t so)。在断言与否认之间,说话人可以表达对所说话语可能性的判断,即信息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是这样,含有这类可能性情态的小句语义总是介于绝对断言与否认之间。而在提议句中,交际双方协商的是行动或事件,即某事发生或不发生。因此,正极与负极的意义是规定和禁止,正极“做某事”(do it),负极“不做某事”(don’t do it)。说话人可以施加不同程度的义务,让听话人做某事或者说话人表达不同程度的意愿做某事,含有这类义务性和意愿性情态

中国wwW.LWlm.com的小句意义总是介于正极“做某事”与负极“不做某事”之间。因此,极性的意义指从言语交际角度而言,命题句中信息有效性的是与否,正、负极点是绝对的断言与否认;在提议句中,极性指行动的是与否,正、负极点是规定与禁止。情态代表说话人对命题和提议可能性或必要性的判断与观点,是处于绝对的断言与否认、规定与禁止中间地带的意义。 其次,从Halliday的极性定义发现,极性作为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它在语法上的体现是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划分,主要由限定成分的肯定与否定形式体现。“一般来讲,肯定句在形式上无标记,否定要通过附加某个成分来实现,英语在动词附近附加not来实现。”(Halliday 2004/2008:143)这里的极性和传统语法的极性是一个概念,指语法系统中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划分。与传统语法的否定(negation)相比,功能语法中的极性还包括肯定形式。依照Halliday的定义,情态助动词和时间助动词都具备极性特征,都有肯定和否定两个形式。例如:

① You can/can’t do it.(positive/ negative clause)

② Do it/Don’t do it. (positive/negative clause)

这类含有情态助动词肯定和否定形式的小句却不会成为命题和提议小句的正、负极点。因为不管情态助动词是肯定还是否定形式,它们表达的都是说话人对小句可能性或义务性的判断,表达的意义仍然介于绝对的断言与否定、规定与禁止之间。因此,情态是处于绝对的断言与否认、规定与禁止两极中间地带的意义,情态助动词的肯定与否定形式都是这两极之间的意义领域。极性在功能语法中存在两种不同解读:它作为一个语义范畴,作为肯定与否定的对立,在语法层体现为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区分;在小句中,极性的意义指命题小句中的绝对断言与否认和提议小句中的规定与禁止。

2.2 系统功能语法情态的基本特征 Palmer(2001/2007)以现实(realis)和非现实(irrealis) 区分情态与非情态。现实(realis)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景,能直接感知。非现实(irrealis)把情景描述成仅存在于思想领域中要通过想象才能获得。例如,Mary is at home. 这是一个现实的情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而Mary may be at home则是说话人的一个判断,它存在于说话人的思想领域中。情态属于非现实范畴。 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观散见于Halliday的情态定义:“说话人对所说话语的可能性和义务性的判断”(Halliday 1994/2000:75);“情态代表说话人对断言的有效性或提议的对与错的观点”(Halliday 1994/2000:362);“情态是说话人在言语事件中的一种参与……通过情态……说话人表明自己的立场”(Halliday 2005/2007:176)。Martin & White把情态纳入评价子系统——介入(engagement),认为情态表达主观性,是说话人对语篇的一种介入(Martin & White 2008:98)。情态的功能类似协商(negotiation),是把其它声音引入语篇的一种资源(Martin & Rose 2007:53-54)。

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观强调说话人的主观观点、判断、态度和意愿。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中,主观性(subjectivity)是一个基本特征。这也是情态被视为实现人际意义主要手段的原因。情态在人际互动与协商中,表达说话人对命题或事件可能性与必要性的观点与态度,并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与行为(如义务性情态)。这是语言人际功能的一部分。

2.3 能力/潜力性情态 2.31能力/潜力性情态的归属 在传统语义学的情态研究中,Halliday的能力/潜力性情态属于动力性情态(dynamic modality)。von Wright认为有一类关于能力与倾向的情态(von Wright 1951)。Lyons认为情态只包括认知性情态和道义性情态(Lyons 1995/2000),动力性情态排除在外。Palmer认为动力性情态属于情态,包括能力与意愿,由情态助动词can 和 will表达(Palmer 2001/2007:76)。能力不仅指主体的能力,还包括环境因素使某行动可行或不可行(Palmer 2001/2007:10),这就是Halliday的潜力性情态。Palmer把动力性和义务性情态称为事件情态(event modality),把认知性情态称为命题情态。能力/潜力性情态涉及事件或行动,即某种行动或事件是否能够实施,而不是评价命题。依据功能语法的理解,情态化对应以交换信息为语义功能的命题小句,意态对应关于行动或事件的提议小句。因此,能力/潜力属于意态。

意态包括义务和意愿。Thompson把能力看成意愿的低值情态(Thompson 2004/2008:67)。我们认为能力与意愿虽然类似,两者的决定性因素都来自个人内部,但是两者仍存在明显区别:意愿指倾向性,愿意或不愿意做某事;而能力指个人的能力,如体力或智力,有能力或无能力做某事。Halliday用readiness囊括能力/潜力与意愿,这类似于传统语义学用动力性情态指代这两者。然而,readiness指willingness或a ready quality or state,与能力无关,与意愿含义接近。因此,是否有必要把能力/潜力和意愿归为功能语法情态系统的一个小类,是否可以把两者直接视为意态的小类,仍值得探讨。

2.32 能力/潜力性情态的主观性特征 Hoye指出,能力指向主体而非说话人,表达主体能力而不是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Hoye 1997:44)。Vihla认为能力不具备主观性,不表达说话人的认知态度,却描述属于对象的特征,表达说话人在真实世界的能力(Vihla 1999:29)。 我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性情态通常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能力的判断和估计,表明说话人对这种能力的认同,具备主观性特征。下例中说话人可以表达对听话人能力/潜力的评价和推测,以达到劝说听话人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

③Saving the seas is a little harder but each one of us can make a difference.(Newsweek,2002/10/14) can的使用表明广告主对读者具备某种能力做某事的推测和评价,旨在鼓励、号召和动员读者采取行动。

2.4 经常性情态 Halliday的经常性情态源自逻辑学从时间角度对情态的阐释。时间情态表达逻辑上存在的情态语义,那么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经常性是否表达说话人话语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主观判断?它是否属于功能语法中的情态?在功能语法中,情态指不是逻辑上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是说话人基于自身知识状态对话语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判断。主观性是功能语法情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当说话人推断:It’s possible that he is in his office,表明说话人基于自身知识状态不确定他是否在办公室。推断的依据依语境而定,可能是说话人知道He is not at home,说话人看到His office lights are on,或者话人知道He is sometimes in his office等。但是,不能由It is possible that he is in his office推出 He is sometimes in his office. 因为前者只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对命题可能性作的主观判断,并不蕴涵He is in his office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possibility和 sometimes两者并无一对一的逻辑推导关系。反之,当说话人陈述:He is sometimes in his office,包含He is in his office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从逻辑推理而言,He is in his office有可能,但并不意味着说话人此时对He is in his office作出可能性的主观判断。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经常性并不是说话人对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主观判断,不具备情态语义,不应当作为功能语法中的情态范畴。那么经常性表达的语义究竟是什么?在传统语法中,经常性表达时间意义,属于时间范畴。表达经常性的副词属于语法中的时间频率附加语,指某一特定时间内事情、行为、动作发生的频率(Quirk et al 1985:541)。经常性表达时间意义,表达经常性的词是时间副词(adverbs of time)。 ⑤ You are always so tense.

⑥Seaside holidays are always popular.

always不是客观表达时间频度,而是突显说话人对命题的评价和态度,夸张体现说话人对命题的高度投入,加强说话人表达的评价语义tense,popular.

3 结束语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理论出发,借鉴其它学派对情态的研究,集中探讨情态与极限的关系、情态的基本特征、能力/潜力性和经常性情态在情态系统中的归属。分析表明,极性在功能语法中存在两种解读:情态是介于绝对的断言与否定、规定与禁止两极之间的意义;主观性是功能语法情态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也是情态被视为实现人际意义主要手段的原因;能力与潜力性情态在功能语法情态系统中属于意态,通常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能力的判断和估计,表明说话人认同这种能力,具备主观特征;经常性情态蕴涵逻辑上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并不包含说话人对话语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主观判断,不属于情态范畴。

参考文献

鲁 川. 语言的主观信息和汉语的情态标记[A]. 中国语文杂志社.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Fawcett, R. P. Invita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Cardiff Grammar(3rd edn)[M]. London: Equinox, 2008. Halliday, M. A. K. 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M]. J. J. Webster (ed.).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2007.

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n)[M]. London: 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2008.

Hoye, L. Adverbs and Modality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7.

Lemke, J. L. 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 Evaluative 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 [J]. Functions of Language, 1998(5).

Li, R. Z. Modal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D].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Antwerp, 2003.

Lyons, J.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Martin, J. R.&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2nd edn)[M]. London: Continuum, 2007.

Martin, J. R. & White, P.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New York: Macmilla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Palmer, F. R. Mood and Modality (1st ed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ortner, P. Modalit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N. & Svartvik,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Rescher, N. Topics in Philosophical Logic[M]. Dordrecht: Reidel, 1968.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M]. London: 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2008.

Tiee, H. H. A Reference Grammar of Chinese Sentences[M]. Tucs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6.

Traugott, E. C. Historical Aspects of Modality[A]. In W. Frawley (ed.). The Expression of Modality [C].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让座
美丽的校园
坐海盗船
可口的冰棍
安全最重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弟弟
风筝
小蛀虫
樱桃花
第一次煮泡面
我不是最弱小的
春天啊!你快来吧
20年后
伤心的小草
2012年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大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中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2012年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学校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教师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春季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初三班主任工作计划
中国财政政策10年中从适度从紧到积极
我国的财政监督:问题与对策
论仲裁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1)论文
公共财政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论原作之隐形
两岸行政程序法制之进程和现况比较(1)论文
好意施惠关系的法律责任民法论文(1)
关于中国财政政策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与观念转变的理论思考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ESCROW的应用民法论文(1)
论翻译的原则
形式标记的元功能分析
分秒之争:一位消费者的维权之路(1)论文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1)论文
《鲸》教学设计
《梅花魂》
《走遍天下书为侣》
《桂花雨》教学设计
《窃读记》
《青山处处埋忠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毛主席在花山》
《我的“长生果”》
《松鼠》
《难忘的一课》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