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饥饿的悬空寺(外二篇)

饥饿的悬空寺(外二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2

饥饿的悬空寺(外二篇)

我的老领导丁锡满(原《解放日报》总编)曾在我的一本书的序中写道:"季振邦名成于诗而功成于文。"此话自然是溢美之词,但也写出了实情:我的随笔散文要比诗写得多。而从随笔散文看,我写的随笔要比散文多。散文写得少,态度却是最认真。《饥饿的悬空寺》是我比较喜欢的,自以为有点奇思妙想,甚至还觉得有点思想深度。《为母校寿》我是倾注了全部的真情实感的。所有的细节都来自于生活,所有的感受都来自于内心。《与欧阳修对饮》则有些诗的想象。我毕竟写了一些诗,有过多年的这方面的训练。一篇散文中如有一些诗的想象,文章就会显得空灵、飘逸,而不致于呆滞、板结。写这类游记,上面的两点很重要。

――季振邦

季振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上海诗人》(诗刊)执行主编。长期在《解放日报》工作,在编辑报纸的同时,主要进行诗歌与散文的创作。主编过报告文学集、解放日报《朝花》作品精选、《上海诗人》丛诗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明天》《三叶草》《今宵属于你》;散文集有《现代人调侃》《谁能与我同侃》《室内步行街》《美人指》和《微生活》等。

悬空寺好像在地球的另一边,深远如一个梦,汽车总也走不到那里去,饥饿的感觉却越来越切近强烈,而且远者愈远,近者愈近。也难怪,一早吃了点馒头稀饭,直到下午三点还粒米未进,胃都贴到脊梁上了。脊梁也是个怪东西,一二百斤的重担它一挺就起来,却硬是让一个空空的胃袋压弯了腰。一个伟人在一个晚上用潇洒的章草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看来,引英雄折腰的,还有饥饿。

想起江山,便去看窗外的景色,然而雁门关外无边无际的黄土地实在不敢恭维。本来,黄是中华民族的正色,有堂皇气派之感。但黄土地的黄,却像肝炎患者的脸,令人绝望。车轮过处,随时可见的是断裂的土壑,且均作圆明园遭劫后的残垣状。粱和向日葵是这块土地上唯一的繁华,也稀疏、了无生气,其模样比阿Q头上的毛发还惨!

如果公路也是景色的话,那么公路倒是一景。山西的公路不错,宽阔平坦、潇洒飘逸,倘若截取一段,放到最现代化的都市里去,也可以毫无愧色的。听说修这么好的公路,主要是运煤用的。山西有太多的煤。这说明黄土地曾被非常繁茂的绿色植物覆盖过,有过值得骄傲的青春,可惜我们走不进它的岁月中去,看不到。

既然谈不上景色,也就无"秀色可餐",这样,饿便更其饿了。饿狠了,人失去了切实感,脚也似乎踏不到实处,有些虚、有些悬。不知谁说了句:还没到悬空寺,人倒悬空了。

从生活中来的幽默能产生启示,于是,我对悬空寺产生了一点联想:当年,建造这座寺庙,是否也与饥饿有关?

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了。它紧贴在恒山山脉的翠屏山山壁中间,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为托。因为上不着天下不接地,所以进出寺庙全靠悬梯飞栈攀援。一般说来,造这样悬空的寺庙,动机可以理解的有两个:象征四大皆空,或者为了争奇斗巧。但前者似乎空得不够彻底,它毕竟还要背倚着山崖;而后者虽有可能,也缺少证据,再说,这奇巧是给人看的,又何必建在这样的荒僻之地呢?于是,我便有了这样的猜想:八成只是出于潜意识,建造者在最初产生构想时,大概也正饿着肚子,在不知不觉中,他把那种悬空的感觉物化成了一座庙宇。

这想法自然有点天方夜谭,但也并非完全说不通,艺术本来就与感觉有着深切的关联。另外,从实际生活看,千百年来,这里春风不度,战乱迭起,人民一直无法温饱。即便是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也是极其贫困的苦寒之地。

就在我的这种饥饿的思考或者说是思考的饥饿中,悬空寺终于到了。天哪,这是一个怎样的建筑物!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不由得失声惊叫起来。它压根儿就是一座贝雕!它的玲珑、剔透、多姿、多彩,分明就是这种工艺品的极度放大。只是它没有挂在客厅里,而是挂在恒山的怀里!

很难设想,在这块土地上,竟有这么一种似真如幻的景观。赭黄的墙壁、大红的木柱、曲折的回廊、高耸的殿阁,这一切都镶嵌在陡峭的山壁中央,精致而又和谐,奇巧而又绚丽!

站在悬空寺前,我感到整个黄土高原在我眼前灵动起来,壮丽起来。这是黄土地的另外一面。在文章的开头,我写了一面。黄土地,你还有几面?我将用怎样的笔墨才能写出你的全貌来?

一阵风沙过来,我有了一个欲望:想伸手擦拭一下悬空寺,不要让它被风沙弄脏了,甚至还想把它摘下来,带回自己的家里去,挂在我心爱的书房里。

带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我倒是走进了悬空寺。先是走过一条小小的铁索桥,接着便是悬梯栈道,最后登堂入室。整个悬空寺有三层或二层的四十余间殿阁,通道是上下起伏的回廊。这些殿阁比一般的寺庙要小些。里面供着八十余尊佛像,或铜浇、或铁铸、或泥塑、或石刻,各具神姿仙态。由于居室之故,它们也比别处的相应矮小一点。但想来神通总是一样的。其实,也许正因了狭仄,更有一种警世作用:当我礼佛后转过身来,猛然发现脚下便是令人目眩的无底深壑时,顿生摇摇欲坠之感。咫尺天涯,回头是岸!

肯定是出于偏僻和险峻,在悬空寺转了一圈后我发现,这里无有香客、少见和尚,只有一个收门票的,无精打采地枯坐在山门口,半闭着双目,似入定又非入定。佛像前,也几乎没有什么供奉,我只在一尊铁佛前看到了一只苹果,不知是什么时候放上去的,早已干瘪了,又小又丑。我忽生杞人之忧:没有供奉,佛吃什么?

想到吃,那饥饿感便又乘机发作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这许久竟忘了饥饿!此刻,饥饿带着复辟后的百倍疯狂汹涌而来。如果那个苹果还能吃的话,没准儿我早就抓过来吃了。这也算不上亵渎神明的,佛书上好像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太阳以其光明取得食物,并且以此而生辉。宇宙万物都是要吃的,包括佛也是如此,何况我辈?但我也没有理由不能忍耐,这里的佛也饿着肚皮,而且还不知道已经饿了多少年,我才饿了几个钟点?

我忽然笑起来,笑我胡扯的天方夜谭虽然还得不到证明,但起码可以这样说:悬空寺大概确实与饥饿有点或远或近的关系。其实,认真发挥起来,一种宗教的兴起,也确实离不开"饥饿"两字的,当然,那是另一种含义比较复杂的饥饿。 但眼下要解决的是"这一种"饥饿。我终于回到了汽车座位上。正待启动,到食宿的地方去,却又有悬空寺管理处的同志请我们车上的几位名家题词。有两个去了,有一个坚请不动。这一个等那管理处的同志一转身,便揉着肚子嘀咕了一句:"吃饱了撑的!"

为母校寿

九月底,是我的母校崇明中学八十周年校庆。接到请柬,心中颇有点感慨。说起感慨,近年来这个东西好像特别多。有人说,这是人生的无奈,却又是文章的幸运。不知是否真的如此?

无奈诚然是无奈。八十年来,母校哺育了一茬又一茬学生,其中不乏杰出的人才。这是母校的光荣。但我,却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九六六年高中毕业至今,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除了糊口,说不上什么建树。连当初学的许多东西也几乎全部完璧归"校"。上个月,儿子有意考我:盐的分子式怎么写?我竟讷讷不能言,威信扫地。不久前,发表了一篇才二千字的小文章,被人捉到了两个错别字,电话打来时,我脸红了半天,幸亏对方看不见。

幸运却未必是幸运。这么多年来,写了点诗文,零零星星的,很不成气候,与那些动辄出版作品十几种或几十种的人相比,他们是著作等身,我是著作等脚趾。质量也不高,起码是我自己不满意。以后是否能写出满意的作品也不敢肯定。去年我在南昌开笔会,也有记者问到这个"满意"问题。我很想学一些作家作机智状、谦虚状或自信状回答:满意的作品在下一部。但就是说不出口,嘴巴张了半天,定格为一个Q字,只是没有阿Q的勇气。

我的知道阿Q,自然也是母校教的。现在回忆起来,教室真是温馨,母校真是美丽。美丽的母校有个美丽的校园,花木扶疏,曲径通幽,一方荷花池可以逗弄得朱自清心痒难搔而再写一篇好文章。还有一座别具一格的礼堂,是用茅草与毛竹搭建起来,可容纳上千人开会,而且冬暖夏凉,有天然的空调作用。教室也很有特点,青砖平房,整齐划一如同军营,虽无高楼之时髦,却自有一番端庄之气象。后来,母校的面貌自然是变了的。曾经变得丑陋,后来又变得美好。听说现在母校已经焕然一新,十分的气派、十分的现代化。但我仍然以为,最动人的还是母校的旧貌。请别怪我不讲道理。这是感情在起作用。怀旧情结这个东西,往往是强词夺理的。

母校更美的自然是人,是教师。尽管岁月已深,大部份人的音容笑貌在眼前却仍犹如昨日,并且永远不老。他们为我传道、授业、解惑,我很感激。我愿执一辈子弟子之礼而不稍懈。如果说,我的走上文学之路并非偶然,那么,最早的引路人便在母校。不久前,我听到一位语文老师去世的消息,黯然了很久。他是第一个让我知道文字是有生命的人,我永远忘不了他朗读课文到动情处,眼里不时闪出的泪花!他也是第一个让我读懂鲁迅的《药》的人,我永远忘不了他挨斗时眼里射出的悲天悯人的光芒!好多年前,我曾为他写过一篇文章,表达我的敬意。而今,阴阳殊途、天人永隔,他是不可能读到这篇小文了。但愿他泉下有知,知道他的学生还怀念着他。

我在母校读书六年,一九六一年进校、一九六六年毕业。这是两个很特殊的年头。六十年代初,全国都在挨饿。而我,正是最能吃的年龄,饥饿感特别强。饥饿比所有的一切都更能影响一个人。饿狠了,便要动脑筋。我要公开一个秘密了:我曾经偷摘过母校校园里的小毛桃!感谢那些又苦又涩的果实,填补了我永不知足的肠胃,滋养了我一段特别荒凉的青春!而一九六六年,则是一个吃饱了撑的年代。此后,美丽的校园乱作一团,直到我离开学校去插队落户,大家一起作鸟兽散。那一天,赴农村的大卡车驰离校门,我回望了一眼,只见教室的山墙铁青着脸,大操场则如灾后的庄稼地,长满离离荒草。我突然感到,我们被过早刈割了,没有成熟,又苦又涩。我们自己也成了毛桃!现在常说,老三届这一代人最不幸,长身体时遇自然灾害,正读书时遭文化革命。而我要说的是,唯其如此,才没有哪一代人跟母校的关系如此地休戚与共、哀乐相依!

至此,我也不庸违言,我不是母校的一个勤奋的学生。顺便说一说,我的刻苦攻读,倒是到了农村后的事。母校教给我的许多知识,我都是在那里反刍吸收的。而写作的生涯,也始于茅草屋里的如豆一灯之下。我在一本诗集的后记中曾这样写道: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更重的精神压力,粉碎了年轻人所有的梦幻,却孕育了诗文的胚胎。事实正是如此。生活教会了我很多。我想,如若把我的生产队比作母校分出来的一个教室,也是可以的。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还学得不坏。

也许,我此生唯一能够告慰母校的,也就是这一点了。离开母校以来,虽然无多建树,却始终没有放弃过手中的那支笔。今天,也就是用这支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记得高尔基写过母亲、朱自清写过父亲,还没有看到谁写出过母校的传世之作。我的文章自然也不会传世,那么就传一点情吧:以一个三十年前的学生的深情,为八十周年校庆的母校寿!

与欧阳修对饮

自从有了醉翁亭,琅琊山就一直散发着浓郁的酒香,让一代代文人墨客如醉似痴,并且,成为一种令国人骄傲的文化。

多少年了,我的眼前时常出现一座古雅的亭子、一位浪漫的太守、一盅清洌的酒液。好潇洒的情景:面对青山绿水,举杯低吟浅斟,酒气袅袅化作山岚,歌吟阵阵融入林涛,然后颓然醉去。

有人评论,这是游乐忘情之极致,有人判断,这是借酒浇愁之无奈。要我表态,则谓:有乐而无愁,失之浅;有愁而无乐,失之呆。太守岂是呆浅之徒?

欧阳修,我理解你,是吗?

倘若我所言无误,那么,权且让我忝列"朋党",谬充知己。知己相逢,不可无酒,不妨上醉翁亭对饮几杯。

也许我放肆了。也许我没有也许:虽然你是前贤我是后生,但我们也不无相似之处。你醉卧亭中陶然于蔚然深秀时,才四十出头;而今我也年过不惑,如果减去九百年,你我不正好同龄?你自言饮少辄醉,我也独缺鲸饮之量,我们旗鼓相当。至于你有名作传世,又焉知我将来无传世名作?彼此彼此。

你莞尔而笑,同意了?到底是一代文豪,洒脱不羁。那么,我们携手进山。 握着你文弱的手,像握着一卷你的著作《欧阳文忠公文集》。

山行六七里,有让泉。那是一脉小小的泉水,细如大山腹中抽出的一根无尽的蚕丝,令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据说,当年,你常带领同僚属下,以让泉为饮料,在这里体察民情。这真让我心仪不已。与当今非雪碧、可乐不能润喉嗓者相比,你也算得上廉政的楷模了。

让泉实名酿泉,有左近处石碑为证。酿泉果然也是好名字:不酿哪来酒?无酒怎么醉?不醉便没有名留千古的醉翁了。但细细想来,还是让泉这个名字更好些。那是你在《醉翁亭记》中改的,改出了一种旷达。万事须退一步想,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有深意!虽然,你也最终未能"让"出传统文人的底蕴。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那便是既建筑在琅琊山上,也坐落在文坛之中的醉翁亭了。翼然之词,是神形毕肖的。翼者,翅膀,檐角作古典的飞翔之势,鼓舞人乘风归去或作逐日之想。其实,酒也是有翅膀的,而且更加强劲,它能使人的思维翩然翔舞,上下千年,左右万里,无往而不至。

且在亭中饮酒。

让我斟酒,斟出个古往今来。

这一杯,为你与保守派们的斗争。毋庸讳言,你的新政是失败了,你因此而屡屡遭贬。但也不必介意。竖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以革故鼎新而取得胜利者几稀?至于在生活上的被人谤议,又有何妨?其实,被人议论也未必不是一种光荣。

这第二杯,为你领导了当时风靡一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这方面,你成功了。你的笔锋所向,长期充斥文坛的绮靡浮艳之风为之一扫。而因此,你也就在文学史上稳稳地占得一席之地。不瞒你讲,我此生的最大愿望,也就是走入这烫金的封面后去。

不用说,你也知道,你的一得一失:政坛失意、文坛得意,实际上是你的幸事。你的赫赫之名,大抵靠你的诗文。你看,后人在旁边造了座二贤堂,纪念你和另一位滁州太守,但塑像却就你一座。你的优势,不就在于比他多了诗文?

附带说一说,时过近千年,你的塑像还是个中年汉子,将来也永远不老,永远气宇轩昂。人生驻颜不易,何况驻心?这大概与你的满腹经纶不无关系的。

唯诗文千古!让我们满饮第三杯。

酒过三巡,你我有酡颜矣!暂且打住。莫听时下之言,说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纯属广告语言、无稽之谈。

难道天生不喝酒的人就没有感情了?嗜酒如命且有海量的鲁达、李逵岂非成了天字第一号的情种?

请用些下酒之物。

你我都不是俗人,鸡鸭不用,鱼肉弃之,用青山绿水佐酒,如何?

伸出筷来,夹一角青山。环滁皆山也,实在取之不尽。"从来山与人相似,一到成名处处佳",想来,琅琊山定可品味。当然,青山入口,可能稍稍硬了一点。但你是铮铮铁汉,我也自诩算得一个男儿,但吃何妨。咯崩咯崩,如吃炒豆一般。你听,慢慢琢磨,这声音还有绝句的韵味。不管是四言、五言,做它几首再说。

伸出勺来,舀一汪绿水。滁河汩汩从眼底流来,其色之纯浓,似可一块块脔割下来。这羹汤滋味可好?去岁,滁州水患,平地均成泽国,人畜险为鱼鳖。而今,灾情如梦了无痕,一片丰收景象。此中滋味大佳!你我不妨多喝几口。

酒菜足矣,应该推席而去。有几处景观是后人增设的,你还没领略过。

且去意在亭。亭子也就是普通的亭子,不普通处在于亭前有尺许宽的九曲小溪。好酒者把酒盅放入溪水,顺流而动,停在何处,便由何人饮之。这是明万历年间一任知州仿绍兴兰亭搞的玩意。仿造的东西品位总归不高,今人又用水泥做了修整,益发人工气。你皱了皱眉。那么,不看也罢。

香影亭也是明人的作品。香指寒梅,影即梅之倒影。所以亭边有梅有池。想当年,大概还有点意思。可现在池水污黑,无香无影。你神色严峻,欲问而未问,这是怎么回事?

此情此景,我有点歉然。你却又安慰我说:留一点遗憾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一切伟大的事物,常有个平庸的结尾,何况游乐?不管如何,此番对饮,毕竟是乐多愁少。你不是说无愁则浅么?何况现在愁亦小愁,无伤其乐的。

夕阳在山,临别依依。我真想把这日子抱在怀中,孵化出一串相类的时光来。

哦,欧阳老先生,千古一聚,还有相见之期么?

你到底比我潇洒,手指琅琊山答道:有它陪伴着我。说罢,飘然出山而去。

我下意识地伸出手,想挽留你,却只抓回一束落霞,缱绻如一阕宋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My father(我的爸爸)
年级英语作文 旅游 Traveling
My English teacher
My sky
我的元旦(My New Year's Day)
学英语日记附教师评语-Today
A Trip一次旅行
summer vacation
学英语日记附教师评语-lucky day
My Mother
I love Spring Festival(我爱春节)
my best friend
我的老师(My Teacher)
The stars
My bedroom(我的卧室 )
试析建立对审前羁钾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评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法律障碍(1)论文
浅议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1)论文
浅析企业品牌营销战略(1)
论酒店服务意识研究
浅析网络营销中多媒体广告的应用
品牌的含义及品牌化的意义
论消费者对品牌大类延伸影响的模型(1)
品牌决策与品牌化决策
应该用两种品牌理论来指导品牌管理(1)
关于WTO对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影响(1)论文
论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1)论文
电子商务立法对策探究(1)论文
浅谈入世后我国司法审查制度之完善(1)论文
试论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1)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积累篇
《童年的发现》整体阅读感知
《童年的发现》老师语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精解篇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范文习作
《童年的发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分析篇
《童年的发现》重难点分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童年的发现》重点问题探究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提高篇
《童年的发现》趣闻故事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阅读篇